第112章 从此成为部里人 (第2/2页)
“赵明同志,红星厂那个高温合金晶界脆化的问题,你们用微量铪铪强化的思路很巧妙啊,是不是参考了国外最新的期刊?”
  
  科技司一位分管材料的老处长饶有兴致地询问。
  
  赵四谦逊地回答:“主要是厂里基础工作扎实,我们只是做了一些方向性的尝试。”
  
  他注意到,对方对他能弄到高纯度铪铪这件事,似乎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奇,更像是认为这是部里为保障重点任务而进行的特殊资源调配,合情合理。
  
  这种微妙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部里同事身上。
  
  就连革新办内部,之前一些因为马工闲话而对赵四持观望态度的人,态度也彻底转变。
  
  食堂吃饭时,会有人主动凑到他们这一桌,打听西南之行的见闻,言语间透着钦佩。
  
  马工本人变得更加沉默,几乎成了办公室里的透明人。
  
  王永革对此感受最为直观,他咧着嘴对赵四说。
  
  “四哥,感觉现在走在部里,腰杆都挺得更直了!以前那些人看咱们,眼神都不一样了。”
  
  陈继业也推了推眼镜,冷静地分析。
  
  “实力是最好的名片。咱们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把那些虚头巴脑的议论都压下去了。”
  
  赵四笑了笑,没说什么。他隐约感觉到了系统因果合理化的效果。
  
  周围人对他能不断拿出稀缺物资的惊讶正在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认同感。
  
  仿佛他背后确实有一条高效可靠的“特殊渠道”,这成了他能力的一部分,而非需要深究的疑点。
  
  这种变化让他心中大定,意味着以后使用系统物资可以更大胆,无需过分担忧来源问题。
  
  休息日,赵四自然去了苏家。
  
  苏婉清见到他,上下打量,心疼地说:“瘦了,也黑了,山里肯定很辛苦。”
  
  苏母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好菜。苏父则拉着他详细询问红星厂的情况,对技术细节不太懂,但对项目的重要意义和解决的困难赞不绝口。
  
  “能为国家解决这样的燃眉之急,比什么荣誉都强。”
  
  苏父感慨道,给赵四斟了一杯酒,“婉清没看错人。”
  
  家宴的气氛温馨而踏实。饭后,赵四和苏婉清在院子里散步。
  
  晚风轻柔,月光明亮。苏婉清轻声说:“你不在的时候,爸妈经常说起你,说你有出息,是干实事的人。”
  
  赵四握住她的手,感觉一路的疲惫都在这一刻消散了。他简单说了些山里的趣闻,避开了艰苦和危险的部分。
  
  苏婉清安静地听着,偶尔抬头看他,眼神里充满了信赖和骄傲。
  
  周末过后,赵四回到办公室,开始撰写红星厂之行的总结报告。
  
  周主任把他叫去,透露了一个消息。
  
  “部党组开会研究了,共性技术攻关这项工作成效显著,决定提升其战略层级。”
  
  “革新办要扩充,成立一个专门的‘重大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由我兼任主任,你来做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
  
  “你的档案会从一重厂正式调到部里,级别和资源都会相应提升。”
  
  这意味着,赵四和他的团队,将不再是一个临时性的攻关小组,而是部里一个正式的技术研究机构,拥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重的责任。
  
  任命正式下达那天,王永革兴奋地计划着如何扩充队伍、添置设备。
  
  陈继业则已经开始规划研究中心的技术档案体系。
  
  赵四看着窗外部委大院熟悉的景象,知道一段新的征程,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