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现场诊断 (第2/2页)
滤清器倒出一些浑浊的液体,明显有油水分离的迹象,底部能看到细微的冰晶。
  
  “基地用的燃油标号是多少?有没有采取保温措施?”赵四问刘科长。
  
  “用的是负十号柴油。油箱和油路有简易保温层,但看来效果不好。”刘科长回答。
  
  赵四心中渐渐清晰。
  
  高原低压导致沸点降低,重载爬坡时发动机负荷大,散热条件差,容易开锅;
  
  低温导致燃油蜡质析出,流动性变差,油水分离结冰堵塞滤清器和油路;
  
  蓄电池性能暴跌,启动扭矩不足;
  
  低温还可能使机油黏度增大,增加运行阻力。
  
  这几个因素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车辆趴窝。
  
  但问题的核心突破口在哪里?
  
  赵四目光扫过那些期盼的眼神,知道必须尽快拿出可行的应急方案,先让部分车辆动起来,恢复起码的运输能力。
  
  “刘科长,麻烦你准备几样东西。”
  
  赵四开口,语速平稳,“第一,立刻找一些高标号的低温柴油,至少负三十五号以上,如果基地没有,马上向附近军区求助紧急调运。”
  
  “第二,准备一些工业酒精或者专业的柴油防凝剂。”
  
  “第三,找几床厚棉被和加热装置,比如喷灯或者大功率电热风枪,但要确保安全。”
  
  他又转向王永革和陈继业:“永革,你带人重点检查趴窝车辆的油路系统,从油箱、滤清器到高压油泵,用热风缓慢加热,融化可能存在的冰蜡堵塞,然后尝试用高标号柴油和防凝剂混合冲洗。”
  
  “继业,你负责检查所有车辆的蓄电池,把电量充足的集中起来,优先保障几台车况相对较好的车辆启动。我带来的那几套应急启动电源,也拿出来备用。”
  
  基地条件艰苦,但军人作风雷厉风行。很快,高标号柴油和酒精被找来,棉被和喷灯也准备就绪。
  
  赵四亲自带领一组技工,选择了一台趴窝时间较短、看似损伤不大的卡车。
  
  他们用棉被包裹住发动机和油路关键部位,用喷灯保持安全距离进行烘烤。
  
  王永革则小心翼翼地拆卸滤清器,用加热后的高标号柴油清洗。陈继业将一块从系统空间取出的高能量应急启动电源连接到车辆电瓶上。
  
  高原的日头偏西,温度又开始下降。所有人的心都悬着。
  
  赵四看着温度计显示发动机区域温度缓慢回升到零度以上,果断下令:“注入新油料,尝试启动!”
  
  司机拧动钥匙,启动机发出比之前有力得多的嗡鸣声,发动机艰难地转动了几圈。
  
  突然,“轰”的一声闷响,排气管冒出一股浓烟,随即发动机发出了虽不平稳但确实在运转的轰鸣!
  
  “着了!着了!”现场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老司机激动地差点跳起来,紧紧握住赵四的手:“赵主任!太感谢了!有救了!”
  
  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赵四没有丝毫放松,立刻指挥如法炮制,对另外几台条件较好的车辆进行紧急抢修。
  
  同时,他让陈继业详细记录下成功案例的各项参数和环境条件,作为后续操作的范本。
  
  随着一台接一台的卡车被成功唤醒,临时维修点变得热火朝天。
  
  赵四穿梭在车辆之间,时而指导加热温度,时而调整油料配比,时而检查电路连接。
  
  他的冷静和专业,迅速赢得了基地官兵们的信任和尊敬。
  
  刘科长看着重新发出轰鸣的卡车,长长舒了口气,对赵四说:“赵副主任,您可真是我们的及时雨!这下物资前送计划有希望了!”
  
  赵四抹了把额头的汗,摇摇头:“这只是应急办法,治标不治本。”
  
  “要保证车队长期稳定运行,必须进行系统性改装。我们带来的初步方案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尽快完善。”
  
  夜幕降临,戈壁滩上寒气逼人。但维修点的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希望重新被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