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母机的第一个“孩子” (第2/2页)
钱思远激动地拍着大腿,“赵组长,你这个思路,太关键了!比单纯提高机床精度意义更大!”
方向确定,行动立刻跟上。
赵四亲自操作母机,开始加工蜗轮副的铜制蜗轮毛坯。
钱思远则带着人,根据赵四提出的“可调修形”理念,连夜设计那套关键的偏心凸轮机构图纸。
母机刀盘飞旋,削切着坚韧的青铜,发出低沉而平稳的切削声。
金属碎屑如同细雨般落下,逐渐显露出蜗轮螺旋齿廓的雏形。
赵四全神贯注,控制着进给量和转速,确保每一个齿面的光洁度和轮廓精度。
另一边,钱思远和设计团队争分夺秒。
工作间的灯光亮了一整夜。
第二天早上,一套包含三种不同修形曲线的凸轮组设计图,以及精细的砂轮架微调机构图纸,摆在了赵四面前。
“好!就按这个加工!”赵四快速审阅后,点头认可。
母机再次启动,这次的目标是加工那几片决定齿轮“性格”的凸轮。
对母机而言,加工这些高硬度的合金钢凸轮,考验的是它的刚性和轮廓加工能力。
刀尖沿着图纸上精确计算的曲线移动,在钢坯上雕刻出复杂而精密的轮廓。
每一个凸轮的曲线,都凝聚着赵四提供的修形算法和钱思远团队的实践经验。
加工,检测,调整……循环往复。
一周后,所有核心部件加工完成,进入总装调试阶段。
崭新的齿轮磨床矗立在车间一角,虽然外观看上去还有些简陋,但它的“心脏”和“大脑”已经脱胎换骨。
那套由母机亲手“雕琢”出的高精度蜗轮副平稳传动,带动着砂轮高速旋转。
可调的偏心凸轮机构安装到位,等待着赋予齿轮灵魂。
“开始试磨!”赵四下令。
一块经过粗加工的直升机主传动齿轮毛坯被装夹上工作台。
钱思远亲自选择了其中一片凸轮装上,设定了初步的修形参数。
砂轮缓缓接触齿轮的齿面,火花飞溅,金属的嘶鸣声响起。
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那个正在成型的齿面。
第一个齿轮磨削完成。取下,清洗,送入临时搭建的检测台。
钱思远拿着高倍放大镜,一寸寸地检查着齿面光洁度
检测员用精密仪器测量着齿形误差和周节累积误差。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车间里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终于,检测员抬起头,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
“报告!齿形误差……小于0.003毫米!周节累积误差……小于0.005毫米!光洁度……达到……达到9级!”
这个数据,远远超过了哈齿厂现有最好设备加工水平的五倍!
甚至超过了他们之前使用的苏联磨床的理论精度!
钱思远一把抢过检测报告,手指微微颤抖地看着上面的数据,反复确认了三遍。
他猛地抬起头,眼眶有些发红,看向赵四,声音哽咽:
“赵组长……成了!真的成了!这精度……这齿形……太好了!太好了!”
他转身对着那台刚刚诞生的齿轮磨床,深深鞠了一躬。
“快!立刻准备第二批试件!用不同的修形参数都试一遍!”
钱思远对着自己的团队吼道,声音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干劲和希望。
赵四看着激动得难以自持的钱思远,看着那台成功发出第一声啼哭的“孩子”,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第一颗“火种”,已经点燃。
它即将奔赴北国,去驱散笼罩在直升机传动系统上多年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