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新挑战 (第1/2页)
第140章京城来信与新的挑战
那台为手表厂诞生的“小母机”已经打包运走,角落空出一块,只剩下庞大的母机和仍在调试的五轴平台占据着空间。
他走到五轴平台前,手指拂过微凉的金属机身,脑海中那幅立体而清晰的知识图谱悄然浮现。
“精密制造”核心节点光芒稳定,延伸向“自动控制”的光带却仍显黯淡,尤其是“微处理器”分支,依旧是一片亟待点亮的灰色。
“光有强健的躯体还不够,得尽快让它拥有聪明的大脑。”
赵四默默思忖。
继电器控制的咔哒声和纸带阅读机的缓慢进度,始终是制约这台设备潜力发挥的瓶颈。
正思索间,办公室的门被敲响。
通讯员送来一份盖着部委机要章的牛皮纸信封,封皮上“急件”二字鲜红刺眼。
赵四拆开,是李副部长亲笔签名的通知,要求他次日一早前往部里,详细汇报“901工程”即五轴联动机床项目的最新进展,并特别强调“需就控制系统之长远解决方案提出切实构想”。
通知措辞严谨,但字里行间透出的紧迫感,赵四感受得到。
他立刻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常规汇报。
高层对与盘古计划的项目进展时刻都在倾注着目光。
很明显,对于这台倾注了无数心血的设备,高层的期望远不止于眼下能动的状态。
他们要的,是一个真正能稳定工作、发挥效能的完整系统,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能加工复杂零件的尖端装备。
压力悄然降临。
数控系统牵扯微电子、计算机、软件诸多领域,远超当前国内技术基础。
知识图谱清晰地标明了路径依赖,没有可靠的微处理器,真正的数控便是空中楼阁。
但上级的限期不会等待技术条件完全成熟。
他收起通知,没有直接回办公室,而是拐进了旁边的技术图书馆,想再找找有没有关于国外早期数控系统的只言片语。
直到夜幕降临,图书馆管理员催促关门,他才抱着一摞泛黄的内部参考资料回到宿舍。
宿舍里灯光昏黄,赵四摊开资料和笔记本,试图从中梳理出一点头绪,眉头却越皱越紧。
技术的鸿沟,不是靠热情和意志就能轻易跨越的。
“咚咚咚。”轻轻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沉思。
是苏婉清。她今天轮休,提着一个铝制饭盒走了进来。
“听永革说你还没去食堂,给你带了点饺子,阿姨亲手包的,猪肉白菜馅儿。”
一股暖流驱散了赵四心头的些许烦闷。
他接过饭盒,还是温热的。“谢谢,正好饿了。”
苏婉清看到他桌上摊开的资料和写满演算公式的草稿,以及那份放在显眼处的通知,轻声问:“又有新任务了?看你愁眉不展的。”
赵四叹了口气,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边吃边说:“嗯,部里催得紧,要我们给五轴平台找个‘大脑’,真正的数控系统。”
“可这东西,谈何容易。”他没有深入谈论技术细节,但语气中的凝重是显而易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