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初到羊城,南国风情 (第2/2页)
他默默地吃着饭,心里清楚,这才是1963年中国的普遍现实。
他们带来的那些高精度产品,正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依靠智慧和汗水攻坚克难的成果,其意义更加非凡。
吃饭时,赵四注意到邻桌有几位穿着相对整洁(尽管衬衫领子也磨得发白)、像是工作人员模样的人,正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和生硬的英语低声讨论着什么,面前摊开着图纸和表格。
这让他更直观地感受到广州作为外贸窗口,所承担的特殊任务和压力。
回到招待所,夜幕降临。南方夜晚的闷热并未消退,房间里必须开着窗。
蚊虫嗡嗡作响,扰人清梦。
王永革一边用扇子驱赶蚊子一边叹气:“这地方,干活儿不容易啊。”
赵四站在窗前,望着窗外广州的夜景。
远处珠江上有稀疏的灯火,可能是夜航的船只;城内灯光暗淡,大片区域隐没在黑暗中,只有零星的光点。
他能听到楼下传来的零星话语声、自行车驶过的声音,还有夏虫不知疲倦的鸣叫。
这里的一切,都透着一种在匮乏中奋力前行的气息。明天开始,真正的战斗就要打响。
他们带来的那些凝聚了心血的“硬家伙”,将在这片看似简陋、却联系着外部世界的舞台上,接受最严格的检验。
他默默集中精神,进行了抵达羊城后的第一次签到。
环境的巨大变化和肩负的重任,让他对这次签到充满期待。
“叮!签到成功!检测到宿主身处外贸前沿阵地,面临复杂国际交流环境。”
“恭喜宿主获得【德语(机械制造与商贸谈判)专项精通】!”
一股信息流涌入脑海,不同于以往的技术图纸或原理知识,这次是纯粹的语言技能。
大量专业词汇、语法结构、商务谈判常用句式,特别是与机械制造、精密加工、技术参数描述相关的德语表达,瞬间变得清晰明了,仿佛他已学习多年。
这不仅包括语言本身,还附带了对德国工业标准(DIN)、技术交流习惯的潜在理解。
赵四心中一震,随即涌起一阵惊喜。
德语!这正是当前国际机械工业领域,尤其是精密制造领域的另一重要语言。
虽然英语是通用语,但德国作为老牌工业强国,其技术文献、设备说明、以及与西德等德语区客户打交道时,这门语言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系统这次的奖励,直指即将到来的外贸谈判核心需求,其前瞻性和实用性无可挑剔。
他立刻意识到,这门突然掌握的语言,将成为他在广交会上的又一秘密武器,能够更直接、更精准地与潜在客户沟通,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更自信地展示己方的技术优势。
窗外传来隐隐的雷声,一场暴雨似乎正在酝酿。
赵四关上窗,躺倒在硬板床上。
旅途劳顿和湿热天气让他疲惫,但新掌握的语言技能和即将到来的挑战,让他的内心更加沉静和充满力量。
羊城,我们来了。广交会,我们准备好了。
要让世界看到,在这样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工业,蕴藏着怎样的力量与精度。
而他,已经为与世界更顺畅的对话,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