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章 对赵经纶的监制邀请 (第2/2页)
老伴显然对这个名字有印象,说道:“你经常提起,很看好的那个年轻人?”
  
  “他电话里说啥了?”
  
  一旁,同是医生的儿媳妇也说道:“叶知秋啊,《我不是药神》那部片就是他写的吧,我们医院组织过全院观看。”
  
  “科室里好多年轻医生都很喜欢他的作品,天天在那讨论。”
  
  “是他。”赵经纶笑笑,也没说电话内容的细节,“他准备筹拍一部新电影,找我咨询一下。”
  
  “这刚发了剧本过来,我看看花不了很多时间。”
  
  赵经纶这么说了,众人也不再反对,赵为民站起身道:“爸,您把文档发给我吧,您习惯看纸质的,我给打印出来。”
  
  “放心,保护商业秘密我知道的。”
  
  十分钟后,赵经纶已经坐在了书房中,手里拿着刚打印出来还带着余温的一沓纸张。
  
  看着封面页“《流浪地球》,叶知秋”几个字,赵经纶眉头紧皱。
  
  当方才电话里叶知秋跟他说要花6亿拍一部科幻片,并希望请自己担任监制时,他的第一反应和房龙是一样的。
  
  ——胡闹!
  
  从业这么多年,他对华夏电影市场环境再了解不过了。
  
  科幻片这个题材,可以说有市场,但并没有合适其生长的土壤。
  
  国内不是兴起过拍科幻电影的热潮,早在60年代就拍了第一部本土科幻片,但到了90年代,国产科幻几乎销声匿迹。
  
  归根结底,竞争不过外国片,没市场。
  
  当时有位投资人的话说得很直白——华夏搞什么硬核科幻?不如拍武侠飞船!
  
  话虽难听,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华夏导演,即便取得过很好的成绩,贸然闯入科幻片这个领域是很有可能撞得头破血流的。
  
  别说什么电影工业之类,这题材就一个剧本,就难倒无数导演了啊...
  
  赵经纶叹一口气,他何尝不希望华夏科幻片有人投资、越来越好,但作为业内前辈,他觉得自己有义务提醒叶知秋别踩这个坑。
  
  但在这之前,他还是决定先看一下剧本。
  
  心里思索着,赵经纶翻开手中纸张,扉页最上方印着一句话。
  
  「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看到这句话,赵经纶的目光停顿了片刻,过了几秒,继续往下看去。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灾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起初,赵经纶对叶知秋这个“科幻片”剧本根本不抱希望,即便写的人是叶知秋。
  
  简单来说,科幻比其他故事门槛要高,硬核的科幻需要遵循物理、天文学基础,避免出现逻辑上的硬伤,这就对作者的专业性提出很高要求。
  
  同时,若作者过度依赖“超能力”、“时间悖论”一些老旧的元素,又容易让故事失真,变成实质为奇幻、魔幻片的“伪科幻”。
  
  但渐渐地,赵经纶发现自己错了。
  
  这个《流浪地球》的剧本,似乎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