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玉佩的关联 (第1/2页)
傅家老宅的书房里,暖黄色的台灯将桌面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两枚白玉佩静静躺在锦盒中,缠枝莲纹样在灯光下清晰可见,中心的红宝石折射出细碎的光芒,像两颗跳动的心脏,连接着两段尘封的往事。苏晚指尖轻轻拂过玉佩表面,脑海里反复回响着老管家的话——傅振国为谋夺财产,策划了父母的“意外”,而她与傅景深的母亲,竟是失散多年的姐妹。
  
  “在想什么?”傅景深端着两杯热牛奶走进来,将其中一杯递给苏晚。他的指尖不经意间触到她的手背,感受到她指尖的微凉,不由得皱了皱眉,“手怎么这么凉?是不是书房里太冷了?”
  
  “没有,就是有点走神。”苏晚接过牛奶,温热的杯壁传来暖意,让她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她抬头看向傅景深,目光落在他胸前——他今天没有穿西装,而是穿着一件米白色的针织衫,领口处露出一截红绳,上面似乎挂着什么东西。
  
  傅景深注意到她的目光,下意识地摸了摸领口,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容:“想看看?”不等苏晚回答,他便伸手将红绳解下,一枚小巧的玉佩落在掌心。那玉佩比锦盒里的两枚更小,纹样也更为简单,只有一朵孤零零的梅花,却与缠枝莲玉佩的质地、红宝石材质完全一致。
  
  苏晚的呼吸骤然停滞。这枚梅花玉佩的样式,她总觉得在哪里见过,却一时想不起来。她伸手接过玉佩,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仿佛与这枚玉佩有着某种莫名的联系。
  
  “这枚玉佩,是我童年时一位救命恩人留下的。”傅景深的声音带着一丝悠远的怀念,目光落在窗外的夜色中,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那个暴雨滂沱的午后。
  
  “那时候我才六岁,跟着家里的司机去城郊的老宅给母亲送东西。路上遇到山体滑坡,车子被巨石砸中,翻进了山沟。我被困在车里,腿被卡住,血流不止,周围全是泥泞和碎石,我以为自己要死了。”
  
  苏晚握着玉佩的手微微收紧,屏住呼吸听他继续说下去。
  
  “就在我快要失去意识的时候,一个小女孩跑了过来。她看起来比我大不了几岁,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裙,头发被雨水打湿,贴在脸上,却一点都不怕,反而蹲在车边,用小石子一点点敲打车窗的裂缝。”
  
  傅景深的眼神变得温柔起来,像是在回忆什么珍贵的画面:“她敲了很久,手指都磨破了,终于把车窗敲出一个小洞。然后她又跑去找来树枝,一点点撬开变形的车门,把我从车里拉了出来。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不说,只把这枚梅花玉佩塞给我,说‘这个能保平安’,然后就跑开了,消失在雨幕里。”
  
  “后来司机醒了,把我救了出去,我再也没见过那个小女孩。这些年,我一直把这枚玉佩带在身上,一方面是为了报恩,另一方面,也是想找到她,当面说声谢谢。”
  
  苏晚的脑海里突然炸开一道惊雷。童年时的记忆碎片如潮水般涌来——六岁那年的暴雨天,她跟着邻居家的阿姨去城郊采蘑菇,路过山沟时听到车里传来孩子的哭声。她扒开泥泞跑过去,看到变形的车里有个小男孩,腿上全是血,吓得浑身发抖。她用石头敲车窗,用树枝撬车门,手指磨得全是血泡,终于把小男孩拉了出来。小男孩问她名字,她想起养母说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便把脖子上的梅花玉佩摘下来塞给他,转身跑进了雨里。
  
  那枚梅花玉佩,是养母在她五岁生日时送的,说“梅花耐寒,能保你平安长大”。后来养母去世,她以为这枚玉佩早就遗失在岁月里,没想到竟然在傅景深手里!
  
  “是你……”苏晚的声音带着颤抖,眼泪不受控制地掉了下来,“当年救你的小女孩,是我。”
  
  傅景深的瞳孔骤然收缩,难以置信地看着她:“你说什么?是你?”
  
  “是我。”苏晚用力点头,泪水模糊了视线,“那年我六岁,跟着邻居去采蘑菇,听到你的哭声才跑过去的。我把梅花玉佩塞给你,是因为养母说那能保平安……后来我一直以为玉佩丢了,没想到在你这里。”
  
  傅景深的心脏狂跳不止,他一把抓住苏晚的手,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所以我们小时候就认识?那枚梅花玉佩,是你送我的?”
  
  苏晚含泪点头,将梅花玉佩放在锦盒里,与两枚缠枝莲玉佩放在一起。三枚玉佩并排摆放,梅花与缠枝莲纹样仿佛相互呼应,构成一幅完整的图案,像是命运早已埋下的伏笔。
  
  “难怪我第一次见到你,就觉得莫名的熟悉。”傅景深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伸手将苏晚拥进怀里,“原来我们的缘分,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了。”
  
  苏晚靠在他的怀里,泪水浸湿了他的针织衫。她想起替嫁时的忐忑,想起初入傅家的不安,想起面对苏家刁难时的无助,想起与傅景深从契约夫妻到真心相爱的点点滴滴——原来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命运早已注定的羁绊。
  
  【叮!检测到宿主与傅景深解开童年羁绊,触发“命运重逢”任务!任务奖励:“童年记忆回溯卡(可清晰还原童年救险场景)”,“傅振国海外藏匿地址线索(缩小追查范围至澳大利亚悉尼)”!】系统007的声音带着激动,【宿主太幸运了!不仅找到了童年救命的真相,还得到了傅振国的藏匿线索,离真相又近了一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