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医助恩人 (第1/2页)
海城的隆冬,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让城市披上了银装。苏晚坐在车里,看着窗外飞逝的雪景,心里满是焦急——就在半小时前,她接到了消防员陈建军妻子的电话,说陈建军突发心绞痛,被紧急送往医院,情况十分危急。
自从上次从陈建军那里获取了火灾的关键线索后,苏晚就一直与他保持着联系,时常上门探望。陈建军因为常年参与灭火救援,落下了一身伤病,尤其是心脏问题,一直靠药物维持。这次突发心绞痛,让苏晚的心瞬间揪紧——陈建军不仅是她的救命恩人,更是帮助她寻找火灾真相的关键人物,她无论如何都要帮他渡过难关。
车子刚停在医院门口,苏晚就立刻推开车门,快步冲进急诊大楼。陈建军的妻子王阿姨正焦急地在抢救室外徘徊,看到苏晚,立刻迎了上来,声音带着哭腔:“晚晚,你可来了!老陈他……他刚才突然就晕倒了,医生说他的情况很不好,可能需要立刻做手术!”
苏晚轻轻拍了拍王阿姨的肩膀,安慰道:“王阿姨,您别着急,医生一定会有办法的。我们先等医生出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就在这时,抢救室的门打开了,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走了出来,脸色严肃地说道:“谁是陈建军的家属?病人目前的情况很危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已经超过80%,需要立刻进行支架手术。但是,病人有严重的药物过敏史,很多常用的麻醉药和抗凝药都不能使用,手术风险非常高,你们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王阿姨听到这话,瞬间瘫坐在椅子上,眼泪止不住地掉下来:“医生,求求您,一定要救救老陈!他要是出事了,我们这个家可怎么办啊!”
苏晚扶着王阿姨,心里也跟着揪紧。她知道,药物过敏是手术中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药物,手术的风险会大大增加,甚至可能危及陈建军的生命。
就在这时,苏晚突然想起自己不久前通过系统获得的“医学知识”技能。她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快速搜索关于“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和“药物过敏”的相关知识——很快,一系列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治疗方案浮现在她的脑海里,包括替代麻醉药的种类、低过敏风险的抗凝药物选择,以及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苏晚睁开眼睛,眼神变得坚定起来。她走到医生面前,语气诚恳地说道:“医生,您好。我是陈建军叔叔的朋友,我之前学习过一些医学知识,或许能给您提供一些关于药物选择的建议。”
医生愣了一下,上下打量着苏晚,眼神里带着一丝怀疑:“你?你懂医学?”
“是的,我系统学习过基础医学和临床药理学,尤其是对药物过敏相关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研究。”苏晚的声音沉稳而专业,“我知道陈叔叔对常用的麻醉药和抗凝药过敏,但其实还有一些低过敏风险的替代药物,比如麻醉药可以选用丙泊酚,它的过敏发生率非常低,而且代谢速度快,对身体的副作用较小;抗凝药可以选用达比加群酯,它不需要进行常规的凝血功能监测,而且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较少,适合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
医生的眼神渐渐变得惊讶起来,他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的女孩竟然能说出如此专业的医学术语和药物名称。他立刻拿出笔和纸,一边记录一边问道:“你说的这些药物,确实有低过敏的特性,但你能保证它们对陈建军完全没有风险吗?另外,手术中的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该如何控制?”
“我不能保证完全没有风险,但这些药物的过敏风险远低于常用药物,而且通过术前的皮肤过敏测试,可以进一步降低风险。”苏晚继续说道,“关于麻醉深度,建议采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实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合适的麻醉状态;药物剂量方面,需要根据陈叔叔的体重、肝肾功能等指标进行个体化调整,比如丙泊酚的初始剂量可以设定为1.5mg/kg,然后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渐调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