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我在死人嘴里听见了哭声 (第2/2页)
而在最深处角落,一人蜷缩如婴,双手抱头,反复低语:“我不是我……我不是我……”
是青鸢。
沈观走近,轻唤其名。
她猛然抬头,双目失焦,嘴唇干裂,嗓音沙哑:“你来了……第三个。”
他心头一震。
第三个?
他还未及细想,已本能地从怀中取出随身铜钥——那枚自幼佩戴、据说是母亲遗物的青铜小锁,按入她冰冷掌心。
同时低声诵念柳三更所授口诀:“旧伤为引,旧名为锚,魂归本位,勿忘初声。”
刹那间,青鸢瞳孔骤缩,呼吸停滞,继而全身剧烈颤抖,脱口而出:
“她们都烧在学堂地窖里……那天,嬷嬷说——‘新皮要旧骨垫底’!”沈观站在地宫祭坛前,冷汗顺着额角滑落。
七具焦尸层层叠压,如同枯枝般被码放在石槽之内,每一具胸前都插着半枚玉圭残片——断裂处参差如骨刺,青灰色的玉面刻着扭曲的符纹,似字非字,似图腾又像某种禁咒。
空气里弥漫着陈年灰烬与腐土的气息,可更深处,却隐隐透出一丝甜腥,像是血液在高温中碳化后残留的余味。
【检测到仪式性献祭痕迹,推演点+12】
【新成就解锁:“窥见帷幕后”】
【系统提示:她们不是死了……是被种下了】
沈观心头一震,指尖微颤。
他蹲下身,用银镊轻轻拨开最上方那具尸体胸前的残玉,发现断裂边缘竟泛着极淡的金光,仿佛有极细微的金属丝缠绕其中。
这并非普通祭祀所用礼器,而是经过特殊炼制的“引魂圭”,工部秘档中有过零星记载:用于承接怨念、封印神识,使死者不得转生,魂魄困于现世,成为“壳”。
“种下”——不是死亡,而是被当作容器植入某种东西。
他猛然想起青鸢最后的嘶喊:“新皮要旧骨垫底!”
那些烧死在私塾的孩子,不是意外遇难,而是被选为“基底”,用以承载新的身份?
而宁国公府这些年不断培养影侍,抹除记忆、灌输忠诚……难道每一名影侍的诞生,都需要一场献祭?
念头一起,寒意便从脊背窜上头顶。
他迅速取出随身油布包,将七具尸体胸前的玉圭残片一一取下,封存入特制铅匣。
临行前,他又回头望了一眼地宫深处,祭坛后的石壁上隐约浮现出一道暗红刻痕,形如双蛇交尾,中央一点如眼。
他记住了那个图案,却没有贸然触碰——他知道,有些真相一旦揭开,便再无退路。
返程途中,风雨未歇。
陆明修已按令调取三年前火灾卷宗,回报称当日官府勘验记录中确无孩童伤亡,仅列“私塾焚毁,师生四散”。
但工部报损清单却赫然写着:“洛京东坊私塾重建,祭祀陶俑三百具,火漆封运。”数量远超常规祭祀所需,且去向不明。
“三百具……”沈观冷笑,“他们报的是‘陶俑’,可运进去的,是孩子。”
他闭目凝神,催动刚升级的【因果视界】,将青鸢记忆中的火焰画面、玉圭残片、忘忧散药方三者并联推演。
刹那间,意识如丝线逆流而上,穿过重重迷雾——画面闪现:一辆贴着宁国公府封条的黑篷车驶入祠堂偏门,守卫换岗间隙,十余名裹着麻布的小身影被悄然抬入地宫;同一时刻,祠堂香炉升起一股异色青烟,盘旋不散……
线索闭环。
当夜三更,沈观亲自押解李氏亲信至大理寺大堂对质。
李氏早已候在堂上,一身素衣如丧服,面无表情,目光空洞却极具压迫力,仿佛一座立于深渊之畔的石像。
沈观缓步上前,未开口,先闭目。
【意识锚定·激活】——精神如铁链锁心,抵御那无形的心理威压。
随即,他将青鸢残留的记忆波频导入【真言共鸣】模块,唇齿微启,嗓音骤变——
“娘……我看见火里的字了……是‘洛京’。”
声音稚嫩,带着哭腔,正是三年前失踪孩童之一的语调。
李氏浑身剧颤,瞳孔猛缩,手中茶盏“啪”地炸裂!
她首次失态,怒吼而出:“住口!”
沈观睁眼,眸光如刃:“你说不出真相,是因为你也不敢想——你们所有人,都是替罪的壳。”
话音落下,系统轰然提示:
【检测到强烈心理崩解反应,可提取技能】
片刻后,一道古旧卷轴浮现于界面之上——
【沉默威慑】(Lv.1):可通过静默凝视制造强烈心理压迫,令意志薄弱者自动开口
他收起笑意,望着李氏那双逐渐涣散的眼睛,轻声道:“接下来,该轮到你们的主子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