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辞职回九江 (第2/2页)
只有同桌的姑娘,侧过身来,小声问柳桥,“怎么样,没什么事吧?”
柳桥摇了摇头。
对方见她不欲多说,也不好再问。
柳桥转身,低下头打开手机网盘,看起这一年陆续保存下来的工资流水、工作群记录、考勤记录、工作成果记录、工作文件等,甚至劳动合同原文件也被她了找出来。
之后,发了消息给认识的一个大学学姐,这位学姐现在在深圳做律师。
搜集证据,也是对方知道她有辞职以及周围常有同事被裁员时,提的建议。
近一年的准备,今天总算派上了用场。
很快,对方发来消息。
「典型的结构性裁员,但他们不想走正规程序。你手头有什么证据?」学姐发来分析。
柳桥反手就把网盘里储存的资料,给对方分享了一份。
「很好,你准备得很充分。」学姐赞许道,「明天我发你一些资料,你可以开始收集额外证据了。」
接下来的三天,柳桥表面上正常工作,暗地里却按学姐建议收集证据。
她仔细核对了自己的劳动合同、薪资流水,找出公司多处违规之处,未足额支付加班费、年假被无故取消、最后一次合同签订时的瑕疵。
临近回家的前两天,她再次被请进会议室,和公司的谈判正式开始了。
“桥桥,你今天好美啊,用什么化妆品?推荐一下呗,气色这么好。”李星一见面就把柳桥从气色到妆容到穿衣搭配夸了一遍。
柳桥和对方夸的有来有往,笑声充斥着两人周身,直到事业部负责人张总到来。
重新坐下来后,几人也不废话,等李星说完。
柳桥就轻轻将一份文件推过去:“这是我根据劳动合同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计算的赔偿要求,包括经济补偿金、未休年假工资、累计加班费及其他各项补偿,共计四十八万七千元。”
李星脸色微变,“你这是……”
“如果公司同意,我们可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如果不同意,我将申请劳动仲裁。”柳桥语气平静,“所有证据我已经备份,包括这些年来公司要求加班但未足额支付加班费的记录。”
会议室陷入沉默。
张总终于开口:“柳桥,你在公司八年,我们一直很看重你。这次调整真的是业务需要。”
柳桥微笑:“张总,我也很感谢公司的培养。所以我的要求完全合法合规,没有虚高。”
第一次谈判无果而终,但柳桥知道她提出的诉求,将会成为公司下次和她谈判的参考标准。
就算要走,她也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或许是临近新年,李星也想尽快把裁员的事情做好,年终奖就稳了。
第二天,柳桥和公司第二次的谈判如期而至。
这次公司派来了法务部的人。
“柳女士,你提出的加班费计算方式有待商榷。”法务代表推过来一份文件,“而且公司有规定,加班需要提前审批,未经审批的加班不计费。”
柳桥从容地打开笔记本电脑:“这是我入职以来所有加班记录,每次都有项目紧急需求的工作群聊天为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用人单位安排员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认定为加班。而‘安排’包括明示和默示——当公司知道员工在加班而未予制止,即为默示同意。”
她姿态从容的调出一个个文件:“这是去年国庆假期我们团队赶项目的照片,张总您当时还在群里表扬我们无私奉献。这是今年三月份我凌晨两点发送项目汇报的邮件记录,您回复‘辛苦了’。”
法务代表的表情变得严肃。
柳桥继续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协商一致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我在公司工作八年,补偿金为八个月工资。加上未休年假工资、未足额支付的加班费,我的要求完全合理合法。”
李星看了看在场的其他人,试图打感情牌:“桥桥,大家共事这么多年,没必要闹到仲裁那一步。公司也有难处,能不能各退一步?”
柳桥看着面前曾并肩作战的同事,深吸一口气:“张总,我在公司八年,带过的项目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您也清楚。我不是在敲诈,只是在争取应得的权益。”
谈判持续了两个小时,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公司支付四十二万元赔偿金,柳桥在收到款项后办理离职手续。
签完协议那天,柳桥回到工位收拾东西。
八年积累的物品刚好装满一个纸箱。
团队里的同事围过来,眼神里有不舍也有担忧。
“桥姐,以后常联系。”
“等你新工作落定了告诉我们一声。”
柳桥笑着应下,心里明白这就是职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现在大家还亲亲热热地说着关心的话,不出一个月,眼前这些和她一起并肩作战了几个春秋的人,大抵和她就剩朋友圈互相点赞的交情。
赔偿金到账后,柳桥买了回九江的机票。
临走前,她请帮了忙的律师学姐吃饭。
“你真要回老家?”学姐问。
“先休息一阵,陪陪家人。”柳桥看着窗外熟悉的车水马龙,“八年没好好休过假了。”
虽说现在走人,是自己提前规划好的一部分,但柳桥也不是没有任何惆怅。
她从二十一岁到二十八岁,在大厂干了八年,为了工作,天天996,以前厚厚的头发,现在扎起来,圈在手里只有从前一半的量。
但是,公司看到的是什么?
让她加班熬夜攻坚个项目,她怨气冲天。
还说给她开的工资足够养三四个新人的,新人还没她那么多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