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稳住这朝堂 (第2/2页)
萧景琰眼中更是闪过一丝精光!她来了?!在这个时候?!
“宣!”萧景琰立刻道。
沈薇薇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
她依旧穿那身素净宫装,发髻一丝不苟。
她步入殿中,对御座盈盈下拜:“民女沈薇薇,叩见陛下。”
“平身。”萧景琰目光紧锁,“沈姑娘,此刻不在王府照料景珩,入宫何事?景珩的‘旧疾’……可有好转?”
他刻意加重了“旧疾”二字。
沈薇薇起身,垂眸敛目,语气平稳,听不出波澜:“回陛下,王爷伤势已暂时稳定,只是需要静养,无法亲自前来。王爷昏迷前,曾留有奏章一封,命民女务必面呈陛下。”
她双手呈上那份盖着靖王印信的奏折。
内侍连忙接过,呈给萧景琰。
萧景琰展开奏折,快速浏览,脸色微变!
奏折上的字迹确实是萧景珩的笔迹,内容更是让他心惊!
上面详细分析了北疆局势,指出黑水城失守疑点重重,恐有内奸接应,并提出具体的反击策略和援军调度方案!
条理清晰,谋划深远,似他早已预料到今日之局!
这……这真是他昏迷前所写?!还是……
萧景琰猛地抬头:“这当真是景珩亲笔所书?!”
沈薇薇抬起头:“陛下明鉴,此乃王爷笔迹,印信在此,岂能有假?王爷虽无法亲临,但心系社稷,早已未雨绸缪。”
她看向大殿之中,高声道:“王爷让民女转告陛下,北疆之事,他已有定计。请陛下即刻按奏章所请,调派援军,王爷……不日便将亲赴北疆,重整防线,定叫犯境之敌,有来无回!”
亲赴北疆?!不日便去?!
殿内一片哗然!
几位大臣面面相觑,惊疑不定。
靖王不是旧疾复发,昏迷不醒吗?怎么又能亲赴北疆了?!
萧景琰盯着沈薇薇,她神色坦然,看不出半分心虚。
难道……萧景珩真的没事?这一切只是他放出的烟雾弹?还是……这沈薇薇在虚张声势?!
“陛下!”兵部赵尚书急声道,“军国大事,岂能儿戏!靖王殿下若真能理事,为何不亲自出面?!仅凭一纸奏章和一女子之言,如何能定?”
沈薇薇转向赵尚书,平静道:“赵尚书是在质疑王爷的军令,还是在质疑陛下的决断?王爷抱病,仍心系国事,筹划周全,奏章在此,印信为凭!莫非尚书大人觉得,王爷会拿北疆防线、拿江山社稷开玩笑不成?!”
她不卑不亢,字字铿锵,直接将一顶“质疑军令、罔顾社稷”的大帽子扣了过去!
赵尚书被她噎得脸上一阵青白,一时语塞。
吏部李侍郎见状,连忙打圆场:“沈姑娘息怒,赵尚书也是忧心国事。既然靖王殿下已有安排,陛下,不如就按殿下奏章所请,即刻调兵?”
萧景琰看着下方镇定自若的沈薇薇,又看了看手中那封几乎无懈可击的奏章。
他无法确定萧景珩的真实状况,但这沈薇薇敢只身入宫,直面质询,并拿出如此详尽的方案,背后定然有所依仗。
此刻若强行换将或质疑,万一萧景珩真的无恙,事后追究起来……
权衡利弊,他沉声道:“准奏!就按景珩所请,即刻调派京畿三万精锐,火速驰援北疆!一应粮草军械,由兵部、户部协同办理,不得有误!”
“陛下圣明!”沈薇薇躬身,这第一步,总算是稳住了。
就在她以为暂时过关之时,萧景琰道:
“沈姑娘,景珩为国操劳,以致旧疾复发,朕心甚是不安。即日起,朕会派太医院院正亲自入驻靖王府,为景珩诊治。你,便留在宫中,随侍太后左右,也好让景珩安心静养。”
派太医入驻王府是假,监视探查是真!
将她扣在宫中,更是釜底抽薪,既要切断她与王府联系,也是将她作为人质!
皇帝,终究还是不信!他要亲自确认萧景珩的状况,也要将她牢牢控制在手中!
殿内众臣……神情各异,看向殿中那个孤身独立的女子。
沈薇薇,看着御座上那个看似温和、实则手段凌厉的帝王……
她知一旦答应,便是羊入虎口,生死难料。
但她有选择吗?
若此刻抗旨,便是坐实了心虚,皇帝立刻就有借口对靖王府动手!
她缓缓屈膝:
“民女……谢陛下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