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卖血救妹的抉择 (第1/2页)
期中考试的优异成绩,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县一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姜凌霜这个名字,不再仅仅与“山里来的”、“贫困生”这些标签联系在一起,更与“年级第三”、“刻苦学霸”画上了等号。同学们看她的眼神里,多了实实在在的尊重,甚至有些许敬畏。连一向高傲的李丽华,在路上遇见她时,目光也变得复杂,虽然依旧不主动搭话,但那份居高临下的轻蔑已收敛了许多。
班主任在班会上特意表扬了她,并私下找她谈话,鼓励她保持势头,争取期末取得更好成绩,甚至暗示她有机会竞争奖学金。各科老师也对她格外关注,课堂上提问的次数多了,讲解难题时目光总会有意无意地扫过她。
然而,这些来自外界的认可和期许,并未让凌霜感到丝毫轻松,反而像一副更沉重的枷锁,套在了她早已不堪重负的心上。她深知,这次的成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凭借着她超出常人的拼命和扎实的基础。但要维持这样的成绩,在强手如林的县一中站稳顶尖的位置,她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现实是,她连最基本的学习时间和安静环境都难以保障。
生活的窘迫,并未因成绩优异而有任何改善。大哥的汇款依旧微薄且准时,但支付完学费和最基本的生活费后已所剩无几。她依旧穿着那几件洗得发白的旧衣服,吃着食堂最便宜的菜蔬,晚上靠着厕所窗外的路灯或偷偷点燃的劣质蜡烛看书。身体的疲惫和营养的匮乏,让她时常感到头晕眼花,但她不敢有丝毫松懈。
就在她全力备战期末考试,试图巩固这来之不易的“地位”时,一个晴天霹雳从家乡传来。
那是一个周三的下午,刚上完最后一节物理课,凌霜正埋头整理笔记,传达室的老大爷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喊她的名字:“高一三班姜凌霜!有你的紧急电报!”
“紧急电报”四个字,像冰锥一样瞬间刺穿了凌霜的神经。她手中的笔“啪嗒”一声掉在地上,脸色霎时变得惨白。在周围同学诧异的目光中,她几乎是踉跄着冲出了教室。
从传达室大爷手中接过那张薄薄的纸片,她的手抖得几乎拿不住。电文极其简短,却字字惊心:
“雪病危速归村委”
凌雪病危!
凌霜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地。她死死扶住墙壁,才勉强站稳。妹妹凌雪那张总是带着怯生生笑容的小脸,在她眼前晃动。怎么会?小雪身体一直还好,怎么会突然病危?
巨大的恐惧像一只冰冷的手,紧紧攥住了她的心脏,让她几乎无法呼吸。她来不及多想,也顾不上收拾东西,疯了一样冲向班主任的办公室,语无伦次地请假。
班主任看到她惨白的脸色和电报内容,也吓了一跳,立刻批了假,并关切地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凌霜只是机械地摇着头,道了谢,转身就往外跑。
她甚至没有回宿舍拿任何东西,只揣着身上仅有的几块钱生活费和她视若珍宝的“身份证明”——学生证和录取通知书复印件,一路狂奔向汽车站。她知道,回姜家坳的最后一班班车马上就要发车了。
一路上,她的心像被放在油锅里煎炸。无数可怕的念头在她脑海中翻滚。小雪到底得了什么病?危重到什么程度?大哥知道了吗?小宇怎么办?钱!看病需要钱!哪里来的钱?大哥刚寄过钱,家里肯定已经空了……
当她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赶回姜家坳时,天色已经擦黑。村里异常安静,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她。她跌跌撞撞地冲进自家那熟悉的院门,看到的景象让她心如刀绞。
昏暗的油灯下,小弟凌宇蜷缩在墙角,哭得眼睛红肿,小身子一抽一抽的。村长姜大伯和几位邻居婶子都在,个个面色凝重。里屋传来凌雪微弱而痛苦的**声。
“大伯!小雪怎么了?”凌霜的声音带着哭腔,扑到姜大伯面前。
姜大伯重重地叹了口气,布满老茧的大手拍了拍凌霜的肩膀,声音沙哑:“霜丫头,你可算回来了!小雪……唉,前天开始发高烧,肚子疼得打滚,镇上卫生所看了,说是……说是急性阑尾炎,可能穿孔了!必须马上动手术,不然……不然就没命了!可手术费加上后续治疗,少说也要一百多块啊!这……这让我们上哪儿去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