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补习时光 (第2/2页)
轮到凌宇时,凌霜的方法更活泼些。凌宇刚开始学认字和简单的算术。凌霜就用火柴棍教他数数,用粉笔在旧木板上写简单的汉字,像画画一样教他笔顺。
“小宇,你看,‘山’字,就像咱们鸡鸣岭的三座山峰连在一起。”凌霜握着弟弟的小手,一笔一画地写着。凌宇学得津津有味,每当认出一个字,就高兴地叫起来。
教学的过程并非总是顺利。凌宇有时会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凌雪遇到难题时也会皱眉撅嘴。但凌霜极有耐心,从不发火。她会用休息一会儿、吃块糖作为奖励,或者讲个笑话调节气氛。她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护弟妹的求知欲比****知识更重要。
窗外,偶尔传来村里孩子们追逐打闹的欢笑声,或者远处零星的鞭炮声。这些声音,也曾是凌霜童年和少年的背景音。但此刻,她坐在屋里,听着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看着弟妹认真思索的侧脸,心中涌起的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责任感和满足感。过去,她是那个需要拼命学习、为自己争取出路的学生;现在,她成了引导者,将知识的火种传递给下一代。这种角色的转变,让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母亲当年的期盼和老师们的苦心。
黄昏时分,天色暗得早,屋里需要点灯了。为了省油,凌霜通常在天黑前结束“课程”。她会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叮嘱他们晚上完成。
“小雪,小宇,”在收拾书本时,凌霜会看着他们,语气郑重地说,“读书识字,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你们自己。只有脑袋里有知识,手里有本事,将来才能有更多的选择,才能不像爹娘那样,一辈子被拴在土地上,看天吃饭。姐能走出去,靠的就是读书。你们也要加油,将来考到县里,甚至考到省城去!”
她的话语,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弟妹幼小的心灵里。凌雪用力点头,眼神坚定。凌宇似懂非懂,但也知道姐姐说的是很重要的事情。
夜晚,当凌雪和凌宇在灯下完成她布置的作业时,凌霜就坐在一旁,缝补衣物,或者整理自己的大学笔记。煤油灯的光晕将三人的身影投在墙壁上,安静而温馨。这种知识传递的氛围,是姜家这个贫寒农户里从未有过的。它微弱,却顽强,如同暗夜中的一点星火,承载着改变命运的希望。
短暂的寒假,在这日复一日的“补习时光”中悄然流逝。凌霜用她的知识和耐心,为弟妹构筑了一个小小的、却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阶梯。这不仅是学业上的辅导,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希望的播种。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家庭的责任,也让自己回归故里的这段时光,充满了沉甸甸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