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谁在给禁军下药 (第1/2页)
夜露浸衣,寒气如针。
小满蜷在城南军营外的破庙檐下,怀里紧紧抱着一只粗陶罐,汤还在微微冒着热气。
她脸上涂着泥灰,发辫散乱,活脱一个无依无靠的药童。
可那双眼里,却燃着光——不是怯懦,不是悲苦,而是被点燃的信念。
三日前,她还是药阁里最不起眼的小丫头,连药材都不敢称错半钱。
可掌令使云知夏亲手将她从泥里扶起,只说了一句:“你若信药能救人,那就去救。”
现在,她要救的,是整支被蒙在鼓里的禁军。
“记住,”出发前,云知夏站在药炉前,银针在指尖翻飞,声音冷得像霜,“你送的不是汤,是钥匙。开的是他们的神志,破的是敌人的局。”
小满深吸一口气,迎着巡哨兵卒的火把走上前去,声音怯生生却清晰:“奴是济仁堂药童,奉掌令使之命,为将士们送补汤驱寒……只求一碗热水,换片刻歇脚。”
兵卒皱眉打量她,正要呵斥,身后却传来一声低咳:“让她进来。”
是伙房老张,面黄肌瘦,眼窝深陷,手里还攥着半碗冷粥。
他接过汤,喝了一口,眉头微动:“这味……不苦?”
“加了甘草和姜汁,”小满低头,“掌令使说,苦药伤胃,补要补得舒服。”
老张又喝了几口,忽觉胸口一松,那股常年压着的闷胀感竟缓缓散开。
他猛地抬头,盯着小满:“你们……真不是昭宁宫的人?”
小满摇头:“我们只听军医监的令。”
当夜三更,变故突起。
三名刚喝过汤的士卒突然腹痛如绞,跪地干呕,吐出的竟是黑褐色如焦炭般的渣滓,腥臭扑鼻。
消息传到伙房,人人惊惧,以为汤中有毒。
可小满没有逃。
她稳稳站在呕吐的士卒身旁,用银针挑起黑渣,凑近火光细看,随即飞奔而出,直奔城外老仵作的陋屋。
老仵作披衣而起,花白胡子都在抖。
他接过黑渣,以药感镜反复照验,又滴入特制药水,片刻后,脸色骤变。
“是‘安神汤’的主料——沉檀根、迷迭实、钩藤粉……但焦化了。”他声音沙哑,“这汤本该安神定魄,可经体内与某种药性相冲,竟成了毒引!若非吐出,再过半日,心脉必损。”
他猛地抬头:“有人长期服用‘安神汤’,可昨夜所饮之汤中,含有‘醒神草’。二者相激,药变毒,这才逼出黑渣!”
小满攥紧拳头:“所以……他们一直在喝‘安神汤’?可那是昭宁宫御赐的安神方,说是调理军中躁动……”
“调理?”老仵作冷笑,“这是控神!‘安神汤’里混了‘迷心露’衍药,日服一剂,人便渐渐迟钝,易受暗示,久之如傀儡!”
小满浑身发冷。
原来,柳元敬要的从来不是药阁的命。
他要的是整个禁军的魂。
消息传回军医监时,云知夏正立于药炉前,指尖轻捻一撮银光粉末——萤尘粉,夜光微闪,入体无害,却能让被控者汗液泛出幽光,如鬼火般难以掩饰。
沈青璃匆匆入殿,脸色铁青:“掌令使,我查了昭宁宫近月药单,‘安神汤’每月三批发往城南军营,由柳元敬亲信监送。而军中报病率,三月内翻了五倍,多为‘神志恍惚’‘夜惊失语’。”
她咬牙:“他在养一支昏军,只等一声令下,便可持刀乱政。”
云知夏静静听着,忽然抬手,揭开了案上一幅军营布防图。
她指尖一划,落于中央帅帐:“他要借禁军之手,先除我,再清君侧。可他忘了——药能控人,也能醒人。”
她抬眸,目光如刃:“明日辰时前,我要‘清心汤’熬成,以药童义诊之名,送遍七营哨卡。萤尘粉加量,我要看到,哪一营的汗,是亮的。”
沈青璃一震:“若被发现……”
“发现?”云知夏冷笑,“他们连自己被控都浑然不觉,怎会察觉我们在‘解控’?”
她袖中滑出一支玉管,内盛淡青色药液——“药感试剂”,滴入尿样,瞬时变色,深浅可判毒素残留程度。
“我要画出一张图。”她声音冷得如冰泉,“一张标明谁已被控、谁尚清醒、谁是柳元敬心腹的——禁军魂图。”
当夜,城南军营外,火光点点。
小满带着十余药童,背着药箱穿梭于哨卡之间,笑得温软:“姐姐们熬了清心汤,不收钱,只愿将士们睡个安稳觉。”
兵卒们半信半疑,却架不住连日疲惫。
一碗下肚,有人觉头脑清明,有人却隐隐作呕。
而军营深处,操练场上,异象突生。
三营禁军夜间列阵,忽有士卒瞪目嘶吼,挥刀砍向虚空,大叫“鬼来了!鬼抓我!”其余人亦陆续出现幻视、耳鸣、冷汗淋漓之状,整队溃散。
消息如风传开,军心浮动。
云知夏站在观星台,手中摊开老仵作刚送来的尿样检测图——七营之中,三营呈深紫,毒素浓重;亲卫营更是紫黑一片,几乎全军沦陷。
她指尖轻点亲卫营位置,唇角微扬。
“你们以为用药无声无息?”她低语,“可药走的每一步,我都看得见。”
风穿殿而过,药香浮动。
她缓缓合上图纸,转身步入内室,提笔研墨,目光沉静如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