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透视仪下的秘密 (第1/2页)
8月14日,午后。
东海临时基地的装备帐篷内,声波透视仪的屏幕泛着冷蓝的光。老郑戴着耳机,指尖在操作面板上快速敲击,屏幕上的海底剖面图正以0.5米/秒的速度刷新,岩壁的纹理、岩层的密度分布清晰可见。
“林队,你看这里。”老郑突然停下操作,指着屏幕上一片不规则的阴影区,“暗礁群核心位置,深度42米,探测到明显的中空结构,内部体积约20立方米,形状呈漏斗状,像是人工开凿的通道入口。”
林风凑近屏幕,阴影区的边缘线条规整,绝非自然形成的岩石裂隙。更关键的是,入口的轮廓与他们复刻的蛟骨符完全吻合——宽约1.2米,高约1.5米,边缘有32个细微的凹陷,与骨符上的32个凸起齿状结构一一对应。
“就是这里了。”林风语气肯定,“汉朝人用暗礁群做掩护,把通道入口藏在了最深处,难怪之前的探测一直没发现。”
“那骨符能管用吗?”小马抱着他的齿轮模拟器走过来,脸上带着一丝不确定,“毕竟是复刻的,材质和原件不一样,万一触发不了机关怎么办?”
众人的目光落在帐篷角落的工作台上——那里放着一枚刚完成复刻的蛟骨符。符身由钛合金打造,表面均匀涂抹着一层研磨成细粉的夜郎蛟骨粉,用特殊粘合剂固定,32个凸起齿状结构的大小、间距与原件丝毫不差,甚至连骨符表面天然的裂纹都做了仿真处理。
“应该没问题。”老郑拿起骨符,掂了掂重量,“我们分析过原件的成分,蛟骨粉里含有一种特殊的磁性物质,这才是触发机关的关键。复刻时我们保留了这一核心成分,只要插入角度和力度准确,就能激活岩壁内的磁石阵列。”
阿水站在一旁,伸手摸了摸复刻骨符的表面,指尖划过那些凸起的齿状结构,眉头微蹙:“老辈人说,‘蛟骨为钥,需顺水文而插’。插入的时候,必须让骨符上的‘引水纹’对准水脉流向,不然不仅打不开门,还可能触发反噬机关。”
林风接过骨符,果然在符身侧面发现一道细微的纹路,蜿蜒如水流,正是阿水所说的“引水纹”。“明白了。”他点点头,将骨符递给身边的潜水队员,“下水前务必确认水脉流向,严格按照阿水说的方法操作。”
下午三点,“探源号”再次抵达第一个暗礁群海域。海面上风平浪静,但水下暗流涌动。林风、老郑、小马和两名潜水队员穿戴好装备,携带复刻骨符、声波探测器和应急设备,依次跳入海中。
海水比上次更冷,阳光难以穿透厚厚的暗礁层,水下能见度不足五米。众人依靠潜水灯照明,缓慢向探测到的入口位置移动。沿途的礁石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青绿色黏膜,小唐提前准备的抑菌喷雾在黏膜上留下白色的痕迹,接触到喷雾的菌群瞬间失活,变成灰褐色的粉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