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古琴自鸣惑雅士,玄石暗藏扰心神 (第2/2页)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先离开这里,我……慢慢告诉你。”
画皮新娘案的序幕,在阿箬的重伤与李幽澜信念的动摇中,暂时落下。
然而,隐藏在背后的,关于苗疆恩怨、永宁侯府秘辛以及玄蛇“尊者”的谜团,却刚刚开始浮现。
画皮新娘案的余波尚未平息。
阿箬重伤昏迷,虽服下李幽澜提供的解药,暂时保住了性命,但“鸠羽泪”毒性霸道,侵入心脉,能否醒来仍是未知之数。
上官拨弦日夜守候在侧,以金针渡穴、药石温养,不敢有丝毫懈怠,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忧色与疲惫。
李幽澜被萧止焰暂时软禁在萧府一处独立的院落中,由重兵看守。
她并未反抗,那日阿箬舍身相救的举动,以及李琮未尽的话语,显然在她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她变得沉默寡言,时常对着窗外发呆,不知在想些什么。
李琮的身体依旧虚弱,那日强撑着出现在揽月阁已是极限,回来后便再次卧床。
关于当年的秘辛,关于“尊者”,他承诺会说出所知,但需要时间整理思绪,也需要一个更安全的时机。
萧止焰则忙于处理永宁侯府的后续,以及追查那日发射毒箭的神秘黑影。
风隼带队追踪无功而返,对方显然对长安城的地形极为熟悉,且准备了周密的撤退路线,如同人间蒸发。
这无疑再次证明了玄蛇在长安潜藏势力的深厚。
就在这压抑而紧绷的氛围中,一桩新的、透着风雅却暗藏杀机的怪事,悄然在长安城的文人雅士圈中流传开来。
起因是城东一位致仕的翰林学士,顾老先生。
顾老生平最爱收藏古琴,近日偶得一张唐代名琴“九霄环佩”,视若珍宝,邀约三五好友至府中品鉴。
是夜,月华如水。
顾家雅室内,檀香袅袅。
那张“九霄环佩”静静置于琴案之上,琴身古朴,漆色温润,断纹如梅花,确是一张不可多得的好琴。
然而,就在众人欣赏赞叹之际,异事发生——那张无人抚弄的“九霄环佩”,竟自行发出了声音!
初时只是细微的、如同珠落玉盘的泛音,空灵缥缈。
众人皆以为是错觉,或是窗外风声。
但很快,琴音逐渐清晰、连贯起来,并非成调的乐曲,而是一种极其怪异、仿佛直钻人心的单调旋律,时而高亢尖锐,刺人耳膜;时而低沉呜咽,如同鬼魅夜哭。
更令人骇然的是,在场闻听此音者,无论主客,皆逐渐神色恍惚,眼神呆滞,继而手舞足蹈,状若疯癫,口中念念有词,说着些毫无逻辑、甚至大逆不道的胡话!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雅室内已是一片狼藉,顾老及其友人尽数失魂落魄,瘫软在地,唯有那诡异的琴音依旧在夜空中幽幽回荡,经久不息。
顾府仆役闻声赶来,见此情景,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请来医师,又上报了京兆尹。
萧止焰接到报案,听闻又与“音”、“惑乱心神”相关,立刻联想到了之前的皮影弑君案与灯笼诡戏案,心中警铃大作。
他立刻派人封锁顾府,并将情况告知了上官拨弦。
上官拨弦听闻,心中亦是凛然。
阿箬情况稍稳,但离不开人,她无法亲自前往。
沉吟片刻,她对萧止焰道:“此案蹊跷,恐非寻常鬼怪作祟。
那琴音能惑人心智,可能与特定频率的声波有关,亦可能掺杂了药物或邪术。
你前去查探,务必小心,莫要轻易近前聆听。
带上我这瓶‘清心丸’,若感不适,立刻含服。”
她将一只白瓷小瓶递给萧止弦,又细细叮嘱了观察琴身、琴弦、周围环境以及受害者症状的要点。
萧止焰接过药瓶,看着她憔悴的面容和眼中难掩的担忧,心中微软,低声道:“放心,我自有分寸。
你照顾好阿箬,也……照顾好自己。”
他带着风隼及几名精通音律或内功深厚的好手,迅速赶到顾府。
顾府雅室已被隔离,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异样波动。
顾老及其友人已被移至他处安置,但依旧神智不清,胡言乱语,医师束手无策。
那张惹祸的“九霄环佩”,依旧静静地摆在琴案上,在烛光下泛着幽暗的光泽。
萧止焰没有贸然进入,而是先在外围观察。
他运起内力,凝神感知,果然察觉到那古琴周围,弥漫着一种极其微弱、却带着扰乱人心力量的磁场。
“大人,此琴诡异,属下方才靠近些许,便觉心烦意乱。”一名负责看守的差役心有余悸地汇报。
萧止焰点头,示意众人退后。
他依照上官拨弦的提示,仔细观察琴身。
琴是古琴制式,并无特别异常。
但当他目光扫过琴身背面龙池与凤沼之间的区域时,眼神猛地一凝!
那里,原本应该刻有琴名与题款的地方,此刻却镶嵌着一块约拇指指甲盖大小、颜色深暗、隐隐泛着金属光泽的奇异石头!
石头表面光滑,似乎经过精心打磨,其材质绝非木质或寻常玉石!
“这是何物?”风隼也注意到了异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