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神箭手 (第1/2页)
清晨,第一缕阳光刚刚爬上东边的山头,徐军就已经醒了。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去院子里练拳,而是侧过身,借着微光,看着身边还在熟睡的李兰香。
她睡得很沉,脸上带着一丝满足的红晕。
昨晚两人吃了顿“奢侈”的白面馒头,又喝了点小酒,李兰香的心情格外好,连带着晚上的温存也有些反差……
徐军不禁笑了笑,轻轻地在她额头印下一吻。
他知道,这个家,正在一点点地变好。
他轻手轻脚地下了炕,走到炕梢,拿起了那张古朴的桦木弓。
【八极拳】和【狩】都已精通,他现在最迫切的,就是把这把神兵利器给“武装”起来。没有好的箭矢和弓弦,再好的弓也是白搭。
李兰香醒来就开始忙活早饭了。
新买的白面她舍不得多吃,还是熬了苞米碴子粥,但特意多放了米,熬得稠乎乎的,上面飘着一层米油。
“军哥,不多睡会儿?”
她看到徐军出来,脸上带着柔和的笑意,“今天还去地里吗?”
“不去了。”
徐军把手里的东西归置好,“地里的活儿不急,等过两天再弄。今天我去趟张叔家,跟他学学怎么拾掇这张弓。”
“哎!好!”
李兰香一听这个,眼睛也亮了,“那你早点去,俺给你拿两个鸡蛋,你给张叔带去。人家教咱手艺,咱不能空着手。”
她就是这样,小气又大方。
对自己,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但对于人情世故,却比谁都通透。
“不用,我心里有数。”
徐军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子,“你把鸡蛋留着,咱自己吃,补身子。我这儿有别的。”
他指的是昨天买的那包烟丝,虽然是便宜的“旱烟叶”,但对张瘸子这种老烟枪来说,比鸡蛋可实在多了。
早饭后,徐军揣上烟丝和那包奶糖(给张瘸子孙子留的),又把弓、牛筋、鹰羽、铁料都仔细地用布包好,这才出了门。
李兰香则留在家里,把昨天换回来的肉仔细地收拾出来,又拿出那块新扯的蓝花布,在身上比来比去,琢磨着做个什么样式的新褂子,脸上的笑意就没断过。
徐军来到屯子西头的张瘸子家,老远就闻到一股子中药味。
“张叔,在家不?”
“是军子啊!快进来!”
张瘸子的儿子张大山正从屋里出来,看到徐军,憨厚地笑了笑,热情地把他往屋里让。
院子里,张瘸子正坐在一个小马扎上,摆弄着几根细长的木杆,显然是在等他。
“来了?”
张瘸子抬起头,看到徐军背着的东西,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
“来了,张叔。”
徐军把手里的烟丝和奶糖递了过去,“给您带了点烟叶子,还有点糖给孩子吃。”
“哎呀!你这孩子,来就来,还拿啥东西!”
张瘸子嘴上嗔怪着,手却不慢,接过烟丝,放在鼻子下闻了闻,一脸陶醉,“嘿,这味儿,地道!”
他媳妇也从屋里出来,看到奶糖,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忙给徐军倒了碗热乎水。
“张叔,那咱……就开始?”徐军有些迫不及待。
“别急。”
张瘸子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做弓箭,是细活,也是良心活。这玩意儿到了猎人手里,就是半条命。马虎不得。”
他拿起徐军带来的那捆鹿筋,仔细地检查了一遍,满意地点了点头:“嗯,是好筋。”
他又拿起桦木弓,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仔细地抚摸着弓臂,眼神里带着一丝追忆。
“这弓啊,是你张爷爷传下来的。用的是长白山北坡的‘阴山桦’,取的是树心那点材料,用鱼胶和鹿筋缠了七七四十九天,才做成这么个弓胎。弓臂里还加了牛角片子,所以劲儿才这么大。”
张瘸子一边说,一边指点着弓臂上那些细微的纹路,【匠】入门的徐军,听得如痴如醉。
这些老手艺人的经验和口诀,是面板上那些冰冷的知识无法比拟的。
“来,搭把手!”
张瘸子招呼着徐军和他儿子张大山,“先把这老弦给卸了。”
三人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用一个简易的木质“绷弓器”,将那根松弛的老牛筋弦给卸了下来。
“这弦,不行了,糟了。”
张瘸子摇了摇头。
然后,他开始处理那捆新送给徐军的鹿筋。
他把鹿筋放进温水里泡软,然后用木槌反复捶打,直到鹿筋变得像棉絮一样松软,再一丝一丝地撕开,挑出里面最坚韧、最细长的筋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