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人情困境 (第2/2页)
他没空手去。
他再次从架子上,砍下了一条足有五六斤重的、最嫩的鹿里脊(这是比猪里脊金贵得多的“头等货”),又拎上了两根冻得邦邦硬的鹿骨头(用来吊汤)。
他来到老支书杨树林家时,杨树林正蹲在门口,抽着那根“长白山”香烟,满脸的愁容。
宅基地那边,王铁柱他们没活儿干,正蹲在墙根底下晒太阳。
“杨叔。”
“军子啊……”
杨树林看到他,又看到他手里的鹿肉,苦笑了一下,“你小子又进山了?”
“昨天歇着,这是前天的存货。”
徐军撒了个谎,把肉递过去,“杨叔,工地上咋停了?”
“唉!”
杨树林狠狠地抽了口烟,“你钱大爷和刘大伯,病了。”
“病了?”
徐军眉头一皱。
“哼,‘病’了!”
杨树林往地上啐了一口,“昨天你一走,赵大山就挨家挨户地‘串门’了。他没说不让干,他就说他娘家侄子要结婚,他这个当舅的,得帮着‘掌勺’,请钱大爷和刘大伯去帮着‘参谋参谋’!”
“这人情,大不大?钱大爷他们……敢不去吗?”
李兰香如果她在这儿会气得跳脚,但徐军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
“我明白了。”
赵大山这是又换了一招,用“红白喜事”这种人情大礼,把他的“大工”给“请”走了!
“军子,这事儿……难办了。”
杨树林愁容满面,“你那房……”
“房,照盖!”
徐军的回答,依旧斩钉截铁。
“杨叔,我今天还来借车。”
“还借?!”
“我得去镇上,把这鹿茸和鹿皮换成钱。”徐军指了指手里的肉,“这玩意儿,是‘底钱’。钱到位了,‘人’的事,我自己想办法。”
杨树林看着徐军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睛,忽然觉得赵大山那点“绊子”,在这小子面前,好像根本不够看。
“钥匙在老地方。你小子……悠着点。”
骡车,又一次“咕噜咕噜”地驶出了靠山屯。
车上,还是夫妻俩。
只是这一次,李兰香没有了上次的兴奋和憧憬,她的小脸绷得紧紧的,怀里抱着那个用鹿皮裹着的、沉甸甸的“皮口袋”。
“军哥……钱大爷他们不来,真自己盖?”
“嗯。”
“可你会吗?那可是砌墙啊!不是弹线……”
“兰香。”
徐军转过头,看着她,“你还记得张瘸子咋教我做箭的吗?”
“记得啊,他手把手教的。”
“对。”
徐军笑了,“那砌墙,也是一个道理。我这人,学东西快。钱大爷他们‘病’了,那咱就等他们‘病’好了,再去‘请教请教’。”
他没说自己【匠】精通的事。
他只是用一种最朴素的道理,安抚着妻子。
“这几天,咱先把料备齐了。
我再去趟山里,把房梁和门窗的木料,都给它‘放’出来!等咱家砖瓦木料都堆成了山,我就不信,他钱大爷和刘大伯还能‘病’得下炕!”
徐军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寒光。
他赵大山不是会用“人情”吗?
那他就用“钱”、“料”、“本事”,把这“人情”给硬生生砸穿!
李兰香呆呆地看着丈夫。
她忽然发现,这个男人,不光是拳头硬,弓马硬……
他这“心”,比黑瞎子山里的石头,还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