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以退为进 (第1/2页)
骡车颠簸,终于在夕阳西下时,驶回了靠山屯。
屯子口的老槐树下,那群唠嗑的婆娘们早散了,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出了袅袅的炊烟。
“快看!徐军家那口子回来了!”
“车……车上咋还拉着……哎呦!是白面!那么大一袋子白面!”
“还有盐!两大包!”
“快看兰香怀里抱着的!红……红布?!是‘的确良’?!”
这个消息,比昨天“卖肉”还让人震惊!
在80年代的农村,肉是“硬通货”,但终究是吃的。而“的确良”,那是“身份”!
“我的老天爷……那得多少钱啊!”
村民们议论纷纷,眼神里充满了震惊、羡慕,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酸”。
徐军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
他赶着车,在全屯人复杂的目光中,径直穿过屯子,先来到了村西头的饲养棚。
他利落地卸下车套,把老骡子牵回棚里,又用那把破铁锹,仔仔细细地给骡子添上了最好的草料和豆饼。
“军哥,俺来弄。”李兰香也跳下车,想去拿水桶。
“不用,你歇着。”
徐军把她按在车辕上,“你今天可是‘老板娘’,哪能干这种粗活。”
他一个人麻利地喂好了牲口,又把大车规整好,这才锁上了饲养棚的挂锁。
“走,回家!”
夫妻俩一人背着一袋子粮食(白面和盐),李兰香怀里抱着那匹红布和猪头肉,回到了自家那两间半破土坯房。
院子里,那一百多斤冻鹿肉还静静地挂在架子上。
“军哥,你歇着,俺去做饭!”李兰香放下东西,就要去灶房。
“不急。”
徐军拦住了她。
他从那袋子“奢侈品”里,拿出了一条长白山香烟,又拿了一包“高粱饴”糖。
“军哥,你这是……”
“办人情。”
徐军把那包“大白兔”奶糖塞给李兰香:“这个,是咱家的,你收好。”
他又拎起了那包“高粱饴”和那条烟,在李兰香不解的目光中,径直走向了屯子中央——老支书杨树林家。
此时,杨树林家也正开饭。
桌上摆着一盘大葱蘸大酱,一盘土豆片子,还有一海碗香气四溢的——鹿肉炖骨头汤!
正是早上徐军送来的那些。
“杨叔,在家呢?”
徐军站在院门口喊了一声。
“是军子啊!快进来快进来!”
杨树林一听是他的声音,态度比早上还要热情几分,亲自从炕上下来迎了出来。
“叔,车我还回去了,料也给牲口喂饱了。”
徐军笑着,把手里的东西递了过去。
“这是……?”杨树林一愣。
“今儿个托您的福,事儿办得顺。”徐军把烟和糖塞到他手里,“在镇上顺手买的,给您老解解烟瘾,给婶子和弟弟妹妹们尝个甜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