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官不聊生? (第2/2页)
这种情况下,铁血十六条被迫出台,紧缩信贷、压缩投资、清理三角债、严控物价……一系列雷霆手段下去,到了1995年的现在,通胀的势头还未被遏制。
反倒是代价即将到来了,“我不下岗谁下岗”只是其中的代价之一罢了。
那个农民工要了碗素面,待面端上来后,他拿出怀里揣的馒头,啃一口馒头喝一口面汤,没有吃面。
“他的面钱我结了。”
“啊…这?”
江振邦先一步吃完,拿出三块五的纸票,收下老板找的两毛钱,对错愕片刻后立刻向自己连声道谢的男人摆摆手,拎着那袋子烟走出面馆。
刚拐回政府大院门口,就看到张山和姐姐江悦正从主楼那边走过来,看样子二人是刚从食堂吃完饭。
“姐,三哥。”江振邦迎了上去。
“哟,吃完了?”张山笑呵呵地道,“走吧,车在那边,我先看看你的技术,然后去交警队。”
“这是你要的,全市农业和林业的相关数据。”
江悦递给他一沓材料,江振邦一边观看,一边跟着二人往车的方向走。
三人来到那台军绿色的BJ212旁边,江悦第一个拉开车后门:“你们练车顺道把我送回家。”
“没问题。”
张山把钥匙递给江振邦:“你来开。”
江振邦也不客气,将那一袋子烟扔到后排,坐上驾驶位,感受着屁股下有些硌人的座椅。
他熟练地踩下离合,挂上空挡,然后拧动钥匙。
“嗡——轰隆隆……”
老旧的发动机发出一阵嘶吼,车身跟着抖动起来,仿佛一头刚睡醒的野兽。
张山坐在副驾驶,好整以暇地看着他,准备随时出声指点。
江振邦挂上一档,左脚缓抬离合,右脚轻点油门,车子没有丝毫顿挫,平稳地向前滑了出去。
“行啊,起步挺稳。”张山随口夸了一句。
出了政府大院,路上的车和行人渐渐多了起来。
九十年代的兴宁,道路远没有后世宽阔平整,路面上时不时就有个坑洼。
江振邦握着方向盘,手感很沉,几乎没有助力。
他从容地换挡、给油、刹车,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没有半点生涩。
“振邦你这技术真可以啊。”张山有些意外。
BJ212这种车,离合高,刹车硬,方向盘虚位大,没开过的人上手,十有八九会熄火,或者把车开得一顿一顿的。
可江振邦开起来,却像是开了十几万公里的老司机……前世他就是用这车学的驾驶技术,找回手感自然驾轻就熟。
又开了两公里,到达当前兴宁市为数不多的红绿灯交通岗,
江振邦提前减速,在平稳刹停的瞬间,脚下动作不停,踩离合,从三档直接挂入一档,整个过程干净利落。
绿灯亮起,再顺利起步。
“三哥,我这手法能拿证吧?”
张山哈哈:“何止,你能去驾校当教练了,看来我之前的担心是多余了。”
江悦在后排也探过头来,脸上带着惊奇:“老弟,你在大学怎么学的开车?我还不会呢。”
“有个同学家里有车,他带着我们玩,我就学了好一段时间。”
江振邦随口敷衍两句,忽然想起了什么,话锋一转:“对了,姐,你们的工资欠几个月了?”
江悦自嘲一笑:“半年多了,你看看政府大院,大礼拜一的,各科局上班的人还不到一半,都自谋生路去了。”
张山接话:“听说这个月有希望能先补发两个月的,财政已经在做了。”
“再不发工资就要出人命了。”
江悦表示不屑,随后感慨道:“现在这个形式,我觉得老弟你最好还是自己做点生意,去南方找个企业干也不错,赚得多啊。否则你一个大男人,指着死工资以后都养不了家。”
江振邦的回复模棱两可:“走一步看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