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电脑 (第2/2页)
调研的过程逐渐变得枯燥且磨人。
江振邦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从不主动亮明身份,更不会先去找乡村干部。往往是他在村里转悠,跟田间地头的老农、作坊里满身油污的工人聊得正起劲,乡村干部闻讯赶来,他才不紧不慢地从包里掏出介绍信,让对方过目,顺便聊上几句。
每晚回到家,江振邦身上总带着一身尘土和汗味。母亲王秀红心疼得直念叨,他却只是摆摆手,扒拉两口饭就钻进自己房间,反锁上门。
台灯下,他奋笔疾书,将白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全部倾注于笔端。桌上的资料越堆越高,墙上挂的兴宁市地图,被他用各色图钉和标记笔画得密密麻麻。
转眼间,江振邦已经调研了十多天的时间,日子来到了7月22号的清晨。
一家人吃着早餐,边吃边聊。
因为是周六,姐夫李然也在家休息,正在抱着一岁的儿子李明焕吃饭。小家伙咿咿呀呀地叫着,伸着胖乎乎的小手要抓桌上的鸡蛋,嘴里咿咿呀呀的:“吃,切!呼~”
“吃什么啊,吃你好不好?”江振邦恶作剧地伸手轻轻捏了捏外甥的脸蛋:“正好餐桌上没肉…让我咬一口!”
李然指着江振邦,对儿子道:“叫舅舅,快说舅舅你别咬我啦!疼!”
江振邦逗弄着外甥,看他摆出要哭的架势后,连忙收手,挑起话题道:“姐夫,我听姐说你们行开始搞电子化了?”
李然抱着儿子,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对,行里进了六台微机,因为我专业对口,领导让我负责软硬件维护,以后就不用做柜员了。”
“那你的工作能省心不少啊!”
李然说:“是省心了,但也不轻松,工资也没涨。”
江振邦又问:“那六台电脑都是什么配置?”
“486处理器,4兆内存,120兆硬盘。”李然说起技术问题明显谈兴见长:“配置不低了,我们现在正在测试一套储蓄管理系统,以后客户存取款就不用手工记账,直接电脑操作。”
江振邦问:“姐夫,你觉得电脑这个东西,以后会像电视一样在国内家家户户都普及吗?”
“那恐怕是很久以后的事儿了。”李然摇头道:“现在一台电脑要上万,普通老百姓哪买得起?”
“电脑价格会降的,人民收入也会上涨的,就像电视一样,起初也很贵,现在职工家庭不也都用上了嘛?”
江振邦透过早餐间的闲聊,委婉的在向家人透露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未来蓝图。
他们正处于时代浪潮的关键时间点,即将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却浑然不知。
李然大学就是计算机专业,作为业内人士更懂一点,但他也完全想象不到,互联网和计算机究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然只是在听到江振邦说什么‘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网上购物’‘社交通讯’等概念时,感觉很新奇,认真地与其探讨起来。
老妈王秀红听不懂,索性抱过孩子喂饭,姐姐江悦偶尔插一嘴,江大鹰则全程沉默,一边埋头吃饭,一边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手中的笔记本。
那是江振邦已经写了一半的规划报告。
越看,江大鹰越投入。
其他人都吃完了,他还一手拿着筷子,一手翻动书页,在老妈的催促下,才抱着笔记本坐到客厅的沙发上。
“那你们去换衣服,咱们这就出发。爸,车我开走了啊,我和姐姐、姐夫一起下乡调研。”
九点钟,江振邦到鞋柜处换鞋子,喊了一句,他刚才和二人商量好了,调研之余也和姐姐一家人到乡下玩玩,散散心。
“等等。”
就在他穿鞋的时候,江大鹰终于清醒了,猛然抬头道:“你别去了,今天你得跟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