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岗位 (第2/2页)
江振邦的声音在平稳行驶的车厢里显得格外清晰:“有些厂子,比如酿酒厂、食品厂,它们的产品本身没问题,市场也有需求,之所以亏损,有技术问题、经营理念问题,还有人和制度的问题。”
“咱们马上要谈的锦红无线电厂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它的问题在于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跟不上时代。但底子还在,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只要找准方向,进行技术改造,开发出新产品,就能焕发第二春。”
“当然,也有少数几家,设备老旧,历史债务的包袱太重,加上行业本身和地理位置等诸多原因,已经回天乏术。对于这样的企业,只能忍痛割肉,做好职工的安置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
江振邦稍作停顿,给了刘学义和江大鹰一个消化的时间,然后才抛出了最核心的观点。
“但刘叔您肯定清楚,无论哪种情况,都得尽快动手处理了。否则,短则两三年,长则四五年,这十五家国企绝大部分都要破产倒闭,数千职工下岗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方方面面的,经济上,社会治安稳定上,绝对非常令人头疼。”
“反之,如果我们兴宁提前把国企的工作做好,将大部分厂子救活,把没救的厂子尽快合并重组,那兴宁不用对外招商,经济就又要再上一个台阶……”
刘学义似乎在回想什么,沉默片刻,才道:“我记得报告中关于这部分的内容,你说要成立一个‘国企改革振兴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做组长、副组长,各部门一把手做小组成员,专门负责这个工作,是吗?”
“对。”
江振邦迎着刘学义的目光,沉吟道:“如果市里真要成立这样一个小组了,我想申请到小组内去做一些具体的工作……我是工科专业,懂技术,对商业和经济上自认为也有一定天赋,此前对老兵精品果蔬店指引可以算是证明。”
“哪怕只是在小组里给各位领导跑跑腿,打打杂也行。”
刘学义缓缓点头,又问:“但这个小组只能算是临时组织,不能算作单位…你若想做国企方面的工作,那是想去财政局下属的国资局?”
没错,国资局,这就是江振邦调研了一个月后,给自己找的最容易出成绩,最能放出一个大卫星的去处。
但江振邦不能表现的太急切:“全听您和组织的安排。”
您和组织的安排?
刘学义听出话中深意,通过此前的接触,他可不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是无意说出的这句话,于是呵呵道:“行,心思比你爸还重。明天你若见到国强书记,他问你工作意向的时候,你可以把这件事提一提。你的想法我是支持的。”
江振邦诚恳道谢,刘学义道:“一会儿你先跟锦红厂的老陈他们聊吧,得把他们说服了,让他们认可你的建议。要是被他们难住了,可不要嫌丢脸。”
江振邦说:“您放心,之前我就跟陈书记相谈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