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暗访 (第2/2页)
“对,对!”丁建国如梦初醒,连忙在衣服上使劲擦了擦手上的灰,脸上堆满了笑容迎上去,“领导好,欢迎各位领导大驾光临,真是蓬荜生辉啊!”
他手忙脚乱地从兜里掏出烟,双手递给孙国强等人,几人都接了。
孙国强和刘学义对丁建国认出自己这件事也不意外,二人经常在兴宁电视和报纸上出现,而且之前丁建国的厂子改制,刘学义还亲自到场,给这批下岗职工开过会。
李青松开口问道:“丁老板,你之前是在纺织厂保卫科工作的吧?”
“没错!”丁建国连连点头,慷慨激昂地起高调,“这都得感谢政府,我们下岗了,政府还惦记着我们,给我们找了出路。林业局的江局长也对我们这些下岗工人非常照顾,不仅把山头低价承包给我们,还免费提供树苗、菜籽和技术指导。以前我是做梦都没想到,下岗后这日子比以前还要好了!”
李青松夹着烟调侃:“看出来了,中华烟啊!”
众人轻笑,他继续搭话,“今天是你这店开业的第三天吧?我听说你用两天时间,就把投入的成本都赚回来了?”
丁建国心里一紧,哈哈笑着打马虎眼:“没有的事,小本生意。主要还是党的政策好,要是没有有书记和市长这样的好领导关心我们老百姓,我饭都吃不上啊。”
李青松又问:“这个店的模式很新颖,在咱们兴宁是头一份。是不是有高人给你出主意了?”
这次,丁建国倒是痛快地承认了:“对,就是江局长的儿子,江振邦。之前江局和他去我那山沟里搞农业调研,我留他们吃了顿饭。人家是大学生,有文化,见多识广,在他的建议下,我才下开了这家店。不瞒各位领导,这店从选址、装修到怎么卖东西,都是人家给出的主意。”
他越说越起劲,指着店里:“我这二店也快开业了,隔壁这个门脸我也打算盘下来,把一店扩建一下。接下来我准备继续按照振邦老弟给我提的建议,再搞个合作社,把原来厂里那帮下岗的老哥们,还有村里种地的乡亲们都拉进来,大家伙儿一起干,跟着党和政府的号召,共同致富!这都得感谢党的领导,感谢书记和市长,还有各位领导的关爱!”
孙国强听着丁建国这番发自肺腑又极有水平的话,满意地点了点头,开口道:“你这个想法很好。这个店的规模现在虽然很小,但它连接了农民和市民,是搞活农产品流通的一个好尝试。你作为下岗职工,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还想着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这种精神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
丁建国听到兴宁一把手如此高度评价,咧嘴傻笑了一会儿,反应过来后立刻谦虚道:“我没想那么远,主要是振邦老弟给我指点迷津,他如果不点醒我,我恐怕还在山沟里喂猪呢。”
刘学义忽然道:“你对江振邦很推崇嘛,既然他那么有能力,当初怎么没有自己开这样一个店呢?反而让你来开?”
丁建国不假思索道:“振邦是大学生,志不在此,以后肯定是要当干部,为国家做贡献的。”
言罢,他犹豫了一下,又道:“说实话,当时我听完振邦老弟的建议,我非常激动,加上考虑到江局之前对我们这些下岗职工的照顾,直接提出要送他三成干股,可他们爷俩说什么都不要。还有张山三哥,为了我这个下岗职工,跑前跑后,劳心费力……总之,我这个果蔬店能站稳脚,全靠了书记和市长您二位领导下清正廉洁又一心为民的党员干部!”
丁建国那张嘴马屁不断,虽然有些生硬,但情感不作假,孙国强和刘学义听着也很是顺耳。
众人在门口又聊了五分钟,领导们这才转身离开。
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街角,丁建国抹了一把额头的细汗,从兜里摸出根烟点上,深深吸了一口,这才又自言自语地骂了一句:“艹,振邦老弟猜的真准,说这帮当官的最近可能会来,还真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