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提前碰面 (第2/2页)
这些感谢的话,他说得真心实意。此前,江振邦只见过陈玉彬与何文明,其他锦红厂的班子成员都没见过。
虽然锦红厂的情况很糟,已经要破产了,虽然这件事有刘学义市长的推动。
但是,陈、何二人想说服其他班子成员聘请一个外人,尤其是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来锦红厂担任厂长,难度一定非常之大。
结果,这个聘任决定不仅通过了厂委班子,还通过了职工代表大会,最终发给了国资局和市委市政府,江振邦才能当上这个厂长……
而面对江振邦的感谢,其他人神色各异,陈玉彬叹了口气:“这就是个火坑啊,学义市长向我推荐你,我其实也很犹豫,不是不相信你的能力,主要是怕耽误振邦你的前途。”
“但市长说全市国企改革需要一个抓手,振邦也愿意做这个先锋,只需要三个月,让他试一试吧…那我没说的了,你不要埋怨我就好。”
“怎么会埋怨?感谢还来不及呢。”
紧接着,江振邦忽然问:“我还没正式入职,不算我的话,现在咱们厂党委班子一共有八位吧?没来吃饭的那三个同志今天是有什么急事吗?”
此话一出,现场气氛有些微妙。
陈玉彬也不太明白江振邦还问这个问题是什么目的,今天具体能来几个人,他之前已经跟江振邦电话通知过了。
能来的自然都是他的人,也是愿意认识江振邦,很大概率愿意支持他这个小厂长的人,至于剩下没来的……
“各有各的情况。”陈玉彬含糊回答。
江振邦嗯了一声:“陈书记您和在座的各位厂领导,支持我做这个厂长,我感到非常荣幸。而关于锦红厂的改革与振兴工作,无论是孙书记,学义市长,还是夏常务,都非常重视,真金白银给予了帮助,我更感责任重大。”
“但是目前看,锦红厂的问题很多,技术要革新,制度和经营理念也要改变。”
“所以,不换几个脑袋肯定是不行的,后续如果我要对厂内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陈书记您得支持啊!”
语气自然平淡,内容却杀意无限。
这话一出,众人都明白了什么意思,今天没来吃饭的大概是保不住脑袋了。
江振邦有没有这个权力呢?
几人稍作思考,忽然发现何止是有啊,简直是太有了。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上面便推行厂长负责制,在国企内削弱党委领导的话语权,赋予厂长更大权力以搞活企业、扭亏为盈。
到了1995年,该制度已推行了近十年,下面贯彻的也很彻底。
所谓的厂长负责制,基本上相当于厂长所有制。
目前兴宁其他国营厂,大多是书记、厂长一肩挑。
锦红厂能例外的原因,主要是之前和原厂长配合很默契,陈玉彬作为书记,自认不懂技术,从不干预对方工作…而且也干预不了。
原因很简单,厂长是厂子的法人,只有他才是财务的最终决策者!没有法人同意,一笔钱也出不去。
再退一步,抛开江振邦的厂长职务不谈,他在国资局和市委还有工作兼任,更是兴宁市国企改革与振兴领导小组的成员。
这就导致江振邦既是下场比赛的运动员,又是监督比赛的裁判。
别说说对付几个副厂长,哪怕是陈玉彬这个老书记亲自下场和他斗,估计也落不了什么好……
“走一杯吧。”
陈玉彬没有直面回应江振邦的问题,突然端着一杯白酒起身。
待江振邦也站起来后,二人酒杯相撞,陈玉彬一饮而尽,然后面带潮红地说:“你能让锦红厂焕发第二春,我就帮你站好最后一班岗!”
“好!”
江振邦也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饭桌上的氛围更加融洽,高志远敬了江振邦一杯酒后,似乎朝江振邦挤了挤眼睛,接着说要上厕所,暂时离场。
“我也上个卫生间。”江振邦想了想,后脚跟上。
到了卫生间门口,高志远果然在等他,似乎有点小纠结:“振邦…江厂长……”
“私下叫我振邦就行。”
江振邦故作疑惑:“你这是……”
高志远拉着他的手,凑近了些,低声道:“我有一点不太好的预感,没来的那三位,很可能要在你入职大会那天搞事情,你最好早做准备啊。”
江振邦心道果然是个聪明人,在自己稍稍表露出一点实力之后,高志远这个大管家第一个交了投名状。
但听到有人搞事,江振邦不忧反喜,双眸发亮:“他们打算怎么搞?能搞到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