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风雪欲来 (第1/2页)
十一月二十二日,周三。
一份红头文件下发到了市纪委、市审计局和市国资局。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正式成立“兴宁市国营企业改革整治联合督察专项小组”。
由夏朗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市纪委副书记曹韦青、市委办副主任张大鹏、国资局副局长崔浩、市审计局副局长金德鑫,四人担任副组长。
具体成员,市纪委和审计局各出了两名和三名干部,市委办出了两名,国资局则出了四名,其中二人是江振邦和孟启辰。
这柄尚方宝剑,终于锻造成型。
临了的时候,孙国强显然不太放心,把自己的贴身大秘张大鹏也塞了进来,为这把剑加了个保险,也算合情合理。
但江振邦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事已至此,孙国强若想仅凭张大鹏那两三只小猫控制这把剑,绝对是想多了!
当天上午九点,督察小组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就在国资局的会议室召开,从各单位抽调来的精兵强将坐在一起,气氛严肃。
夏朗清了清嗓子,说了几句场面话,便直入主题:“根据市领导的指示,我们督察组的工作,要做到‘查处一批、震慑一批、规范一批’。今天,我们就要确定第一个入驻督查的单位……”
“崔局长,你们国资局对各厂情况最了解,你有什么建议?”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崔浩。
崔浩不慌不忙,提出了昨天已经和几人私下通过气的答案:
“我建议,第一个目标,选择朝阳山酿酒厂。”
“理由呢?”
纪委的曹韦青明知故问:“这个酒厂我听说正在准备进行混改吧?”
“之所以提议朝阳山酒业有限公司,正是因为它准备进行混改。”
崔浩看了眼低头在本上书写记录的江振邦,解释道:“这家厂在去年年底,国资局的评估报告显示,其厂房、设备、土地、库存等净资产总值约为五百八十万元。”
“但是,酒厂年利润逐年下滑,上个季度盈利不过八万块,总负债也已达到了五百万。近乎资不抵债,这也是厂长王长海提交改制申请时最主要的理由。”
“为此,孙厂长找到了一家民营资本,名叫宏远商贸公司。宏远计划出资二十万元,收购酒厂百分之四十五的股权……”
“二十万太低了吧?即便考虑到负债和亏损也离谱的很啊。”
众人哗然,崔浩道:“根据厂长王长海的解释,宏远商贸除了付出资金之外,还会以技术和销售渠道入股,双方也签下了协议,如果达不成营销目标,那么宏远将丧失那百分之四十五的股权。”
“这样的话好像还可以接受。”
会议室里的大部分人表示‘理解’。
崔浩继续道:“但目前国资局并未同意他的混改申请,因为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这家位于海湾市的宏远商贸公司,背后股东是多位朝阳山酿酒厂领导的亲属。”
国企厂长亲属成立公司,意图用二十万的白菜价,吞下估值五百八十酿酒厂的百分之四十五股权。
这种事在这个年代算不上新鲜,甚至在座不少人都心知肚明,这几乎就是搞改制的常规操作。
起码人家还真愿意掏钱。
五千万的厂子,不花一分钱就变成私人的事儿也不是没有。
只是王长海有点太大意了,这种事怎么能用亲属的名字呢?不够谨慎!
而且这事被摆在了台面上,摆在了夏朗副市长和纪委、审计局的领导面前。
更要命的是,珠玉在前。
江振邦亲手让锦红厂浴火重生变成了兴科这个凤凰,他自己却连一分钱的股权都没要。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王长海的性质也瞬间从常规操作变成了顶风作案。
“崔局长说到这,我想起来了,有不少朝阳山酿酒厂的职工,向我们纪委写信反映了一些领导层的相关问题,只是之前没什么实据,我们也没调查出东西来……”
纪委副书记曹韦青最后的补充,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
夏朗看了眼一直保持沉默的江振邦,象征性地询问:“那就从朝阳山酿酒厂开始督查吧,大家有没有什么不同意见?”
“没意见。”
“同意!”
三个副组长同意,剩下的张大鹏也没吭声。
夏朗索性拍板:“抓紧时间,明天早上,督察组正式进驻朝阳山酿酒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