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一位自首者 (第1/2页)
刘学义的办公室里,气氛同样凝重。
整个上午,他接的电话数量,丝毫不比孙国强少。
“叮铃铃~”
眼下又来一个!
刘学义正在和夏朗讨论某项工作,桌上的红色电话就响了起来。
夏朗也习以为常了,看着刘学义眉头紧皱着接起电话。
“喂,你好。”
“学义市长啊,我,老黄,黄德发。”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爽朗的笑声,是邻县的县长,两人以前在省委党校一起学习过。
“哦,黄哥,稀客啊,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刘学义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身体却往后靠在了椅背上,做好了接招的准备。
“嗨,我这不是听说了嘛,你们兴宁最近动静不小啊。又是搞督察组,又是抓人的,把我们这边的几个老板都给吓着了,生怕你们的风刮到这边来。”
黄德发的语气像是开玩笑,但话里的意思却很明白。
刘学义道:“黄哥你言重了,我们这是响应中枢号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那个酿酒厂,问题太突出,民愤太大,不得不处理。”
“我懂,我懂。不过啊,我有个小兄弟在你们那儿的肉联厂,你可得手下留情,别一笔把他给勾了啊。”
刘学义只能哭笑不得地应付:“行,我知道…但你还是给他做做思想工作,让他去纪委交代清楚吧,放心,坦白从宽,他要是什么都不说,等督察组到了厂子,他却像王长海一样,被几十上百位员工举报了,那时我可也爱莫能助了。”
三分钟后,应付完这头,没等刘学义喘口气,刚挂下电话,又响了。
这次是省经贸委的一位副主任。
“学义同志,我是吴国栋。”对方的语气就没那么客气了,开门见山。
“关于你们市国企改革的试点工作,省里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有同志反映,你们兴宁的做法有些激进,在搞运动式反腐,不利于干部队伍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你们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因为个别案例,就否定整个干部队伍。”
刘学义耐着性子解释:“吴主任,您放心,我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绝不会扩大化,目标只是那些严重违法乱纪、侵吞国有资产的蛀虫。”
“嗯,你们自己把握好。总之,要稳妥,要慎重,这不是我个人意见。”
“明白。”
不明说谁意见,刘学义就当是他自己的意见了。
而最让刘学义头疼的,是下一个电话,省计委一个副主任打来的,这位领导和他关系匪浅。电话里,对方的语气语重心长,充满了关爱。
“学义,你们兴宁搞的这个国企清查思路是对的,国企改革的前提就是得清查。但要把握好度。”
“现在是什么时期?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我们计委这边,天天都在研究怎么给企业松绑,怎么激发市场活力。你们倒好,反其道而行之,派工作组,搞人人过关。这不又回到了过去的老路子上了吗?”
“领导,我们不是搞运动,是发现有些企业的问题确实太严重了,已经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
“我知道,我知道你们有难处。但你要明白,水至清则无鱼。可国营厂什么情况,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你把厂长都得罪光了,以后工作谁给你干?谁去经营企业呢?你一个人能管得过来那么多家厂子吗?”
“而且,我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你还年轻,未来的路还长。现在这么搞,是能出成绩,也能博个清名。但你把人都得罪了,以后等你到了更高的位置上,今天你得罪的这些人,背后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会不会给你下绊子?”
“学义啊,为政之道,在于平衡,在于团结大多数。有时候,眼睛里要能揉得进沙子。”
刘学义嘴上连连称是,心里却是一阵苦笑,不是来求情的,但这种诚恳真挚的教诲更容易让他打退堂。
挂断电话后,刘学义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心情显然不太美丽。
“让秘书接吧。”
夏朗还没走,见状劝道:“我都让秘书接的,手机也是他拿着呢。”
刘学义哑然失笑:“你这招好…嗯,行,我就不接电话了。”
言罢,他出去招来联络员,交代了一下,前往楼上的书记办公室躲一躲清净。
孙国强的办公室门开着,刘学义敲了两下门就直接走了进去。
办公室里烟雾弥漫,呛得他忍不住咳嗽了两声。孙国强正坐在沙发上,双目微闭,一脸疲惫。
“你这儿也响了一天吧?”
刘学义拉开他对面的椅子坐下,自己动手倒了杯水。
孙国强睁开眼,点了点头,声音沙哑:“跟赶集一样,都冒出来了。”
刘学义:“我这边也差不多。朋友、家人、下属、同事、领导、战友、同学…这些人,神通广大啊!”
“讲讲都有谁吧,抛去个人感情关系,挑级别最大的讲。”
“…有一个是副部,快退休了,不是亲自打的电话。”
“那一样,是谭主任吗?”
“不是,是李主席……还有两个副厅。”
“我这有一个正厅。”
两个人挨个对账,心情越发沉重,刘学义换了个话题,问孙国强有没有支持对国企开始督查的,孙国强面色稍缓:“少,但还是有的。”
刘学义笑道:“这是好事,陈平市长也给我打电话表示支持了。”
孙国强略有些欣慰。
“咚咚。”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又被敲响了。
“请进。”
孙国强正在看一份文件,抬头看到是朱玉成,略感意外,但还是指了指对面的沙发:“玉成同志,坐。”
“书记市长都在啊,正好。”
朱玉成有些意外,没坐下,一脸愧疚和沉痛地站在桌前:“两位领导,我是来向组织坦白错误,做检讨的。”
孙国强和刘学义对视一眼,前者明知故问:“哦?什么事儿啊?”
“就是酿酒厂那个王长海,”
朱玉成自责地叹气:“过去几年,逢年过节,他总会送点礼物什么的,盛情难却,我就…就收下了。书记,市长,我错了,我没有守住底线,辜负了组织的信任,我愿意接受组织的一切处分!”
刘学义没表态。
孙国强静静地听着,脸上也没什么表情。等朱玉成说完,他才缓缓地笑道:“玉成同志,不要紧张嘛。坐下说,坐下说。”
见朱玉成还是站着,孙国强亲自起身,把他按到沙发上,又给他倒了杯水。
“多大点事儿,不至于。”
孙国强坐回自己的位置,语气温和,“逢年过节,人家登门拜访,表示一下心意,这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不是价值巨大的贵重物品,没有利用职权为他谋取不正当利益,那就够不上违纪。我们党组织,不搞上纲上线那一套。”
朱玉成没想到孙国强这个态度,愣愣地点头。
孙国强继续说道:“我们这次处理王长海,不是因为他送了礼。而是因为他把国营厂当成了自己的私人金库,伙同他人,用阴阳合同的手段,把厂里最好的特酿以成本价卖给亲戚开的公司,转手就加价几倍卖到外省。”
“几年下来,侵吞的国有资产高达数百万!全厂工人没发工资,他自己却在外面买豪车,住别墅。”
孙国强说到这里,脸色沉了下来:“民怨沸腾,证据确凿啊!这种蛀虫,我们能不办吗?我们再不出手,群众不答应,党纪国法也不答应。”
朱玉成连连点头:“这种人就该严惩,书记您说得对,我过去也没想到他这么过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