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无私无畏 (第2/2页)
方清源却道:“你们闹的这个动静是真不小,金书记也很关注。下来视察前,我们还通了个气,讨论要不要让纪委也来人…想想还是算了,目前已经平息了,省纪委来,容易释放错误信号。”
罗少康点头称是:“你们市纪委到了兴宁已经闹得鸡飞狗跳,省纪委要来了,那肯定也不得消停。”
三位省领导对兴宁的反腐运动没有进行定性,只是轻轻揭过了。
方清源看向江振邦,换了个话题:“最近报纸上有一些关于你的讨论,有支持的,说你是新时代的青年楷模;也有反对的,声音还不小,说你别有用心,破坏了改革的规则。振邦同志,对这些声音,你自己怎么看?”
这是一个远比刚才讨论干部聘任制要尖锐百倍的问题。
九十年代的国企改革,是一场摸着石头过河的伟大探索,也是一盘掺杂着无数利益、理想与人性博弈的复杂棋局。
给管理层和技术骨干发股权,用真金白银的激励,去盘活死水一潭的国有资产,这是唯一的有效路径。
不给够好处,谁有动力去承担风险,去得罪人,去把一个烂摊子做成香饽饽?
但这里面的门道太多,也最容易滋生腐败和不公。
太多厂长通过低估资产、暗箱操作,摇身一变成了坐拥千万资产的富豪,而无数工人却面临下岗失业的困境……
江振邦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他不仅自己一分钱不要,还通过媒体把这件事宣扬得人尽皆知。
他站在了道德高地上,却也无形中把所有拿了股权的厂长经理,都衬托得像是窃取国家资产的蛀虫。
明里暗里骂他的,自然不会少。
此刻,方省长将这个问题当众抛出,就是要看他江振邦如何作答。
“我放弃股权,是出于我个人的理想做出的选择,是少数个例。”
江振邦直言道:“未来,如果组织上要把我从兴科集团调离,在为兴科挑选下一任接班人的时候,我会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提议,必须允许新任负责人持有一定股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兴科这艘船继续平稳地航行下去。”
“因为从更宏观理性的角度来看,对国企进行产权改革,使国企变成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是很有效且必要的解决办法。”
“我们兴宁市的国企改革,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此前,包括兴科共十五家县属国营厂,通过合并改制,变成了十二家,其中十家不再是国有独资。”
“这十家之中,又有四家企业不再是国资控股,比如朝阳酒业,管理层和职工进行了认购,持股比例达到70%,国资只占30%。目前看,这种改革效果很好,企业活力被极大地激发了出来……”
“但产权改革的前提是做到三个必须:必须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必须保证工人阶级根本利益,必须保证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福祉。”
“估计是我接受采访时说的这句话,让他们看着不爽了,不爽就骂吧,我也少不了两块肉,他们越骂,兴科名气越旺,订单也就越多。”
众位领导呵呵笑,方清源也笑:“无私无畏,心怀坦荡,好啊。”
言罢,举杯要和江振邦碰一个,后者双手举杯,放低了敬之。
罗少康则道:“你这个‘个例’,影响可不小,首都那边都有人打电话询问情况……”
方清源瞥了他一眼,罗少康立刻止住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