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股权谈判! (第2/2页)
但在江振邦眼里,对兴科集团的20亿估值,不是高了,而是低了,至少低估了三倍。
半个月里,他跟以李卫民为首的工作组开了不下十次沟通会,强调他们当下的这套资产评估方法太老旧,只会算固定资产和现有流水,不科学,不准确。
他拿出了后世的市盈率估值法、现金流折现法,试图告诉这些还抱着算盘珠子算固定资产的专家们,兴科的价值在于未来,在于品牌和市场占有率,在于那片一望无际的蓝海市场。
李卫民每次都听得连连点头,表示啊对对对,江董的思路很有前瞻性,很有启发!
然后一转头,依旧把估值的锚,死死地钉在厂房、设备、库存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上,品牌价值和技术专利?
一捏捏!
李卫民的态度很坚定:“我知道我错了,但我就是不改!”
原因无他,省里要上收,自然要把价格往下压!
江振邦也懒得纠结了,估值低点无所谓,主要是怎么分股权,省里能拿出什么条件!
“感谢省工作组各位领导的辛苦付出。”
在李卫民讲完后,江振邦温和而有力地开口了:“这份评估报告做得非常详实,数据也很清晰…虽然我依旧对你们评估出的兴科估值持保留意见,但咱们还是尽快下一个议题吧。”
李卫民镜片后的眼睛微微一动,没接话。
他身后的省厅干部们,也都面无表情,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他们很清楚,真正的交锋,现在才开始。
“好,那就下一议题。”
李卫民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将面前那份评估报告翻到了最后一页。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官方腔调:“关于兴科集团上划为省属国企一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一月二十二日,省政府将相关议案提交,省委随即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会议上,方省长对此前前往兴宁的调研工作做出了汇报,并就兴科集团上收的必要性、可行性、后续安排以及未来可享受的扶持政策,进行了充分讨论。”
“最终,常委会形成决议。”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对面神情各异的兴宁市领导们。
“为贯彻中枢‘抓大放小’的战略方针,优化我省工业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发展规模经济、扶植新兴产业,会议一致同意,将兴科技术集团升格为省属重点国企。”
李卫民说到这里,语气中透着一股官方的权威。
“并且,为了体现省委、省政府对兴科未来发展的鼎力支持。经会议决定,将以奉阳市天南区一块市价评估为七千万元、面积达五百亩的工业用地,外加一笔五千万的低息发展贷款,作为省级资源入股。”
话音刚落,孙国强和刘学义的眼皮就微微一抬。
土地,贷款,这都是实打实的好处,省里一出手,果然是大手笔。
但,这笔账根本不是这么算的!
李卫民说完话,还等着掌声呢,但兴宁和兴科这边表情都不好看。
陈爱军忍不住发言道:“土地很好,但贷款是需要偿还的,是要计算利息的。在财务报表里,它属于负债,而不是所有者权益。”
“用一笔需要我们自己连本带息偿还的债务,来作为省里入股的资本,这个算法……我真是第一次听说啊。”
李卫民淡定道:“省财政比较紧张,而且大家要考虑到兴科集团未来在通信领域,暨‘小灵通’项目,需要省里出面与各部委、各地电信局进行大量协调工作,这其中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承担的风险,都是巨大的,无法量价的嘛!”
脸皮真厚,也是真墨叽!
刘学义使了个眼色,夏朗干咳一声:“我打断一下…李局长,请你直说吧,省里到底准备拿走多少股权?咱们这是谈判,你不要一上来就拿省委省政府来压我们呐!”
“当初方省长也讲了,要充分尊重我们兴宁市和兴科的意见。”
“现在你们这样开口就是省委、省政府,不说话就摆着领导架子,我们怎么谈呢?”
李卫民笑了笑,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落在了孙国强脸上:“好,那我就直说了。”
“总之,综合考量我省投入的优质资源,以及为确保兴科集团未来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与稳定性,初步拟定的股权划分方案如下:”
“在兴科上划之后,由省国资局持股70%,作为绝对控股方。”
“至于剩下的30%,”
李卫民的语气变得无所谓,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由你们兴宁市,和兴科集团的管理层自行商议如何分配吧。我们省里,不干涉你们地方和企业内部的具体安排。”
这手阳谋玩得又高又狠。
他根本不跟兴宁市和兴科分别谈,而是直接划出一条线,把皮球踢了回来,让兴宁市和江振邦自己去内斗。
这30%,市里多拿一分,企业激励就少一分;企业想多留一点,就得从市里碗里抢食。
怎么分,都会埋下矛盾的种子!
但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江振邦心平气和地说出了一段话,让以李卫民为首的厅长处长们脸色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