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语惊四座非凡响2 (第1/2页)
按照大部分省常委领导的设想中,江振邦这个年轻人要么会引经据典,用一套套商业理论来为他那个异想天开的方案辩护;
要么会因为紧张,在二十位省级高管的压迫感下语无伦次,漏洞百出。
无论哪一种,他们都有无数种后手,可以将这个年轻人连同他那份“四三三”方案一起,连削带打,把他驳得体无完肤。
然后,省委便可以顺理成章地,以一个合理的姿态,将兴科这只下金蛋的母鸡,完整地收入囊中。
可…这个年轻人竟然不按常理出牌!
他不辩护,不解释,甚至不争取。
他直接掀了桌子。
“上收还是要上收的。”
省委副书记、奉阳市委书记周学军第一个开口,打破了会议室里那凝固的空气。
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像是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而非辩解。
“这是省委经过慎重研究,从全省发展大局出发做出的组织决定,不可更改。小江董事长,你不要有什么误会。”
江振邦脸上的笑意敛去,平静地点了点头,没说话,态度明显:领导们继续讲。
省委专职副书记赵国斌清了清嗓子,声音沉稳有力地把话头拉了回来:“实际上,今天通知小江董事长你来,你也是想讨论上收的具体方案问题,不是来讨论要不要上收的问题。”
“兴科集团的成绩有目共睹,是我们奉省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
“对于这样一家有巨大潜力的企业,省里给予支持是理所应当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省里在重大决策上的主导权。”
赵国斌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便响起一片低低的附和声。
这时,省委常委、滨州市市委书记郑阳继续讨论:“对于兴科集团管理层和技术骨干预留30%的股权激励池,我是赞同的。”
“我们搞改革,就是要解放生产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兴科能有今天,离不开以江振邦同志为首的这批年轻干部的敢闯敢干。给他们激励,让他们分享企业发展的红利,这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
郑阳话锋一转,声音沉稳了几分:“但是,兴宁市也要保留股权一事,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兴宁市作为兴科集团的诞生地,劳苦功高,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
“但我们也要看到,兴科集团一旦上划为省属国企,未来的发展重心,无论是‘小灵通’项目,还是更广阔的海外市场,都将依托于省一级的平台和资源。”
郑阳的视线扫过在场众人,又看向江振邦,缓缓说道:“从这个角度看,兴宁市在未来兴科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无足轻重了,还让兴宁市占据30%的股权,这与它未来的贡献和责任,是不完全匹配的。”
这番话似乎句句在理,直指核心。
“当然,省里不会忘记兴宁市的贡献。”
郑阳补充道,“我们是不是可以在税收返还、产业配套、财政转移支付等各方面,对兴宁市给予重点倾斜和补偿,确保兴宁市能持续分享到兴科发展的红利?”
“但股权,特别是30%如此高比例的股权,我认为应当更加集中,以利于省里对企业的统筹规划。”
“我同意郑常委的看法。”
郑阳讲完,一位身材消瘦的男子也开了口,宣传部长周明义:“兴科集团升格为省属国企,其所有权代表就从县级政府变更为省级政府,这是国有资产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