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破案,我的直觉强得可怕 > 第89章 DNA比对成功,终于弄清楚死者身份(5000字)

第89章 DNA比对成功,终于弄清楚死者身份(5000字)

第89章 DNA比对成功,终于弄清楚死者身份(5000字) (第1/2页)

青山湖的晨雾,是那种能渗入骨子里的湿冷。
  
  它缠绕着湖畔九郎山村的灰瓦屋顶,模糊了远山的轮廓,也让早年停泊在岸边的那些老旧乌篷船,在氤氲水汽中若隐若现,如同搁浅的幽灵。
  
  这个村子曾世代以渔为生,附近国营渔场轰鸣的机船声,和空气中终年不散的鱼腥、桐油味,构成了它过往的记忆。
  
  近些年,旅游开发的浪潮涌来,柏油路取代了泥泞小道,临湖的房屋纷纷挂起了“湖景民宿”、“农家菜”的招牌。
  
  渔民们洗脚上岸,生活看似驶入了崭新的航道,欣欣向荣,只有湖心深处那淤积了不知多少年的漆黑泥沙,依旧沉默地保守着过往的秘密。
  
  刘家姐弟便是这变迁中的一员。
  
  他们曾经过着赤贫的生活,父亲刘福生在他们年幼时离家前往上海“躲债”,留下他们姐弟俩相依为命。
  
  尽管此后每年都有书信从上海寄回,报着平安,但信中从未附过一分钱,也未能消解姐弟俩心中因被遗弃而滋生的深刻怨恨。
  
  他们不回信,不寻找,只当父亲早已死在了外面。
  
  不久前,挖掘机在湖底清淤,冰冷的钢铁巨齿从淤泥最深处,带出了一具完整的人体白骨。
  
  消息像野火般传遍村子,带来一阵短暂的骚动与猜测。
  
  刘家姐弟也随人群去看过一眼,那森白骨骸在阳光下反射着诡异的光,但他们并未多想,只觉得这与自家毫无干系。
  
  几天后,民警上门走访,姐弟俩如实陈述了父亲外出未归的情况。
  
  然而,当今天几名警察再次登门,并且神情严肃地要求他们去局里配合调查时,一种莫名的诧异和隐隐的不安,才悄然浮上心头。
  
  青山公安分局的询问室,墙壁是单调的浅绿色,下半部分因常年累月的摩擦而显得有些脏污。
  
  天花板上嵌着的长方形日光灯管,发出稳定而缺乏暖意的白光,将室内每一个角落都照得清清楚楚,无处遁形,也让空气中漂浮的微尘无所遁形。
  
  邓磊队长坐在刘家姐弟对面,他那身笔挺的警服肩头似乎承载着无形的重压。
  
  他指间一直夹着那支未点燃的香烟,仿佛那是一个能给他提供思路和镇定的道具,烟丝在他无意识的揉捻下,已经有些松散。
  
  他的眉头习惯性地锁成一个“川”字,眼袋微微有些浮肿,里面盛满了连日熬夜的血丝和此案带来的困惑和压力。
  
  他亲自询问刘家姐弟。
  
  “你父亲离家那天,具体是12月几号,早上几点钟,穿的什么衣服,除了说去上海,还说了什么?”
  
  他的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带着分量,敲打在寂静的空气里。
  
  姐姐刘秀娟的双手放在膝盖上,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她的回答起初还带着一丝努力维持的镇定,但随着问题深入到那些她不愿回忆的过往,语气渐渐变得生硬,像在背诵一篇早已烂熟于心却毫无感情的课文。
  
  “……不到两个月,信就来了,上海浦东……建筑工地……后来每年都有一两封……”
  
  当提到“钱”字时,她嘴角细微地抽搐了一下,那里面混杂着积年的委屈和无法释怀的怨恨。“……没有,一分钱也没有寄回来过。我们恨他,只当他死了。”
  
  “这么说,根据这些信件,你们的父亲这些年一直活着,在上海生活?”邓磊追问,他的心在一点点下沉。
  
  这看似清晰的线索,正把他引向另一个死胡同,希望如同风中残烛,摇曳欲灭。
  
  这么说的话,这对姐弟的父亲一直活着,那岂不是说,不是湖底淤泥的那具白骨!
  
  “是的,村里人都知道。”刘秀娟的回答斩钉截铁,像一块冰冷的石头,砸灭了邓磊眼中最后一点光。
  
  就在这片沉闷得令人窒息的绝望中,一直像影子般静默坐在侧后方的章恒,微微调整了一下坐姿。
  
  他之前几乎没怎么开口,只是用那双过于清澈、仿佛能洞穿表象的眼睛,静静地观察着——观察着邓磊眉宇间越来越深的沟壑,观察着刘秀娟叙述时那过于流畅却缺乏情感波动的语调,观察着弟弟刘建军始终低垂着头、仿佛要将自己缩进地缝里的姿态。
  
  一种强烈的、近乎本能的直觉在他的脑海里冒出来。
  
  太“干净”了,这故事太“完美”了。
  
  一个负债离家、意图赚钱的父亲,十几年间只靠几封内容千篇一律的信件维持联系,却对家中嗷嗷待哺、身处绝境的亲生骨肉不闻不问,连最基本的经济援助都没有?
  
  这违背了最基本的人伦常情,像是有人刻意搭建起来的一个看似合理、实则脆弱的舞台布景。
  
  那些定期出现的信件,不是温暖的牵挂,反而更像是一种精密的、冷酷的“标记”,意在向所有人宣告:刘福生活着,在上海,只是不回来。
  
  就在邓磊几乎要放弃这条线,准备合上笔记本的瞬间,章恒的声音清晰地响起,不高,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死水:
  
  “邓队,”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越过邓磊的肩膀,落在刘家姐弟身上,带着一种审慎的锐利,“要不,我们先做一个DNA比对,怎么样呢,用科学说话,排除一切可能性。”
  
  邓磊猛地转过头,愣愣地看着章恒,足足有两三秒。
  
  他看到章恒眼中没有丝毫开玩笑的意思,只有一种基于逻辑和经验的、沉静的笃定。
  
  那眼神像一粒微弱却顽强的火种,瞬间重新点燃了他胸腔里那堆几乎化为灰烬的希望余烬。
  
  “死马当作活马医吧……”邓磊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又像是扛起了新的期望,最终,沉重地点了点头。
  
  这个决定,或许意味着又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或许又是一场空,但在没有更好方向的时候,这微弱的光芒也值得追逐。
  
  专案组的大办公室,邓磊几乎是拖着步子回来的,他颓然跌坐在那张吱呀作响的旧椅子上,皮革坐垫早已塌陷,完美契合了他此刻疲惫不堪的身形。
  
  他从口袋里摸出烟盒,抽出一支,这一次,“啪”一声点燃了打火机,橘黄色的火苗短暂地驱散了他脸上的阴影。
  
  他用力地、深深地吸了一口,烟雾涌入肺叶,带来一丝辛辣的刺激,随即被长长地吐出,仿佛要将胸腔里所有的憋闷和不确定性都随之排出。
  
  青灰色的烟圈在头顶缭绕、扩散,与办公室内原本就弥漫的烟味融为一体,让空气更加滞重。
  
  “章恒同志,”他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和浓浓的倦意,“我看这次……恐怕又是白忙一场。线索太清楚了,清楚得让人没法怀疑。刘某明明一直‘活着’,怎么会是湖底那具骨头?”
  
  他的目光没有焦点地落在对面墙上密密麻麻贴着案件照片和关系图的白板上,那上面,“刘福生——上海来信”这几个字显得格外刺眼。
  
  章恒却没有坐下,他走到窗边,用力推开了那扇因油漆剥落而有些卡顿的窗户。
  
  夜晚清冷潮湿的空气立刻涌入,带来远处城市模糊的喧嚣,也稍稍驱散了室内的乌烟瘴气。
  
  他背靠着冰凉的窗沿,身影在窗外昏暗光线的映衬下,显得挺拔而稳定,与办公室内弥漫的焦躁形成了鲜明对比。
  
  “也不一定。”章恒的声音平静而自信,像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邓队,你仔细想想。一个父亲,哪怕再不负责任,在外十几年,得知家里孩子过得那么苦,真能铁石心肠到一分钱都不寄回来?人性,没那么非黑即白。那些信,太敷衍了,就像……就像在完成一项必须按时提交的作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