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刘某某的嫌疑,急剧上升 (第2/2页)
邓磊瞬间领悟,瞳孔微缩:“你的意思是……怀疑那些营造刘福生一直活着假象的信,就是这个刘某某写的?!”
“直觉告诉我,八成就是他!”章恒的语气异常肯定,带着一种洞察真相的自信,“是不是他,让科学来说话!笔迹鉴定会给我们最直接的答案!”
指令迅速下达,专案组如同精密的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侦查员们兵分两路,如同两支利箭,一支射向历史尘埃掩盖下的九郎山村往事,另一支则直奔笔迹鉴定这门沉默的科学。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流逝。
很快,外围调查的信息如同碎片般陆续反馈回来,并迅速被拼凑出令人振奋的图景:
根据多位老村民的回忆,刘某某当年在九郎山村时,作为国营渔场的职工,家境虽不富裕,但在村里绝对算不上“困顿穷苦”,至少远未到需要为此背井离乡、远赴外省的地步!他撒了第一个谎!
更关键的是,关于他与死者刘福生的关系,老邻居们的说法与刘某某在电话里的轻描淡写截然不同!
他们证实,两人虽然是邻居,但关系绝非“一般”,而是长期不和,矛盾不断,多次发生过激烈争吵,甚至需要旁人拉架!
一位年逾七旬的老渔民更是清晰地回忆道:“就在福生失踪前不到一个月,他们两个还因为宅基地边界的事情打过一次大架,闹得整个村子都知道,好几个人上去才把他们拉开!”这是他撒的第二个谎!
这两个接连被证实的谎言,如同两记重锤,狠狠砸在专案组每个人的心上!
刘某某身上的嫌疑,不仅瞬间回归,更是如同被浇上了汽油的火焰,陡然升腾,变得无比巨大和清晰!
章恒、邓磊、孙全等专案组骨干再次聚在一起。
烟雾缭绕中,气氛却与之前的沉闷截然不同,充满了猎手终于锁定目标时的兴奋和锐利。
邓磊用力将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火星四溅,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章恒同志,你的判断完全正确!这个刘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孙全也摩拳擦掌,急切地请战:“邓队,证据链虽然还不完整,但嫌疑已经足够大,要不要马上动手抓人呢,我带队去江北省把他带回来!”
邓磊没有立刻回答,他习惯性地又摸出一支烟,却没有点燃,而是将探寻的、带着一丝犹疑的目光投向章恒。
毕竟,跨省抓捕程序复杂,一旦启动就必须有足够的把握,他需要章恒最冷静的分析。“章恒同志,你的意见呢?”
章恒的目光沉静如水,他思考的显然比抓捕本身更为深远。在众人期待的注视下,他轻轻地、却异常坚定地摇了摇头。
“我们可以,并且应该立刻做好一切抓捕刘某某的准备,”他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运筹帷幄的冷静,“但是,我认为,现在还不是立刻对他实施抓捕的最佳时机。”
看到大家眼中的疑惑,章恒开始条分缕析地阐述他的理由,每一个字都敲打在关键点上。
“大家还记得湖底现场的情况吗,刘某的尸体被基层渔网和尼龙绳捆得结结实实,并且绑上了重达一百六十斤的石头,尸体加上石头的总重量,超过三百斤!这绝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搬运和抛尸的!”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语气变得更加凝重:“我的直觉,以及现场的客观情况都强烈暗示,这很可能是一起多人合作的罪行,我推测,参与作案的人员,很可能一共有三名!”
这个推断让所有人心中一凛。
章恒继续道,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逻辑力量:“刘某某,很可能只是其中之一,如果我们现在贸然抓捕刘某某,消息很难做到绝对保密。”
“一旦打草惊蛇,另外两名潜在的凶手会怎么做呢,他们很可能闻风而逃,立刻藏匿起来,甚至可能互相串供,毁灭证据!”
“到那时,我们再想把他们揪出来,难度将会呈几何级数增加!十六年前的旧案,线索本就稀少,我们承受不起这样的风险!”
他顿了顿,给出了更加缜密的行动方案:“所以,我建议,抓捕刘某某的准备工作要秘密且迅速地完成,但先按兵不动。”
“我们接下来的首要任务,是集中全力,摸排嫌疑人刘某某当年的社会关系网!重点排查在1986到1987年期间,和他关系最紧密、往来最频繁的人有哪些!”
“同时。”章恒的眼神锐利如刀,“要重点交叉比对,这些与刘某某关系密切的人,是否也同样与死者刘某存在旧怨?”
“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死者刘某当年在村里横行霸道,是典型的村霸,结怨绝不会少。凶手的作案动机,我推断极大概率就是长期积怨的爆发!他们很可能是因为对刘某共同的怨恨而一拍即合,最终走上了杀人抛尸的犯罪道路!”
“我们要找的,就是这样一个由‘共同怨恨’凝结起来的、以刘某某为核心的小团体,只有将他们一网打尽,这个沉积了十六年的湖底冤案,才能算是真正告破!”
章恒的分析如同一盏明灯,瞬间照亮了后续侦查的每一步。
一个围绕刘某某社会关系、深挖共同作案人的天罗地网,悄然撒向了十六年前的时空。
真相,已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