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案件告破,章恒进入市委书记的视野 (第1/2页)
读到这里,或许会有敏锐的读者心生疑窦,不禁发问:
之前,专案组不是已经对死者刘某的社会关系进行过一轮大规模的摸排走访吗,当时的重点,不就放在了情感纠纷、债务纠纷这些命案高发的导火索上吗?
难道在那次铺开的大网中,就没有发现刘某到底有哪些不共戴天的仇人吗?
问得好,答案是:还真没有发现真正具备明确作案动机和时机的“仇人”。
原因在于,第一次的排查,受限于当时“死者身份不明”这一最大障碍,如同在黑暗中摸索,虽然投入了大量警力,但时间窗口紧迫,调查方向不可避免地有些发散和宽泛。
重点被放在了那些显性的、易于查证的矛盾上——为情,为钱。
然而,对于一些隐藏在日常生活褶皱之下,经年累月、如同慢性毒药般侵蚀着人际关系的隐性积怨,在那次疾风骤雨式的初期排查中,确实未能充分触及和深挖。
有些仇恨,它不显山不露水,却暗流汹涌,等待着某个临界点的爆发。
而这一次,情况截然不同。
按照章恒那精准如手术刀般的分析和建议,各项调查工作被迅速、高效地重新部署下去。
这一次,力量不再分散,目标无比清晰——紧紧围绕着刚刚浮出水面的嫌疑人刘某某,深挖他的社交圈,寻找共同的怨恨源头。
事实证明,章恒又一次将方向完全弄对了,精准地切中了案子的命脉!侦查力量如同被汇聚到一处的激光,能量集中,穿透力惊人。
没有多久,在刘某某紧密的社会关系网中,第二个嫌疑人便如同被惊动的蛰伏之兽,清晰地浮出了水面,进入了警方锐利的视野。
这个人名叫赵某,同样出身九郎山村。
一个极其关键的线索是:在死者刘某神秘失踪后不久,这个赵某也曾突然离开家乡,远赴外地打工,直到近些年,才随着旅游开发的浪潮返回故里。
他回来后,在风景如画的青山湖畔不远,开了一家颇具规模的民宿,生意经营得风生水起,俨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
深入调查发现,赵某当年与嫌疑人刘某某关系极为密切,堪称莫逆之交。
更重要的是,他与死者刘某之间,也曾有过不止一次公开的冲突和矛盾。
随着对赵某背景、经历以及与刘某某关联的深入挖掘,他身上的嫌疑标记越来越重,越来越清晰。
仿佛是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第三个嫌疑人的身影,紧随其后,几乎没有任何迟滞,也被警方从历史的尘埃中迅速锁定。
此人名叫李某,原本也是那个国营渔场的职工,与死者刘某是正儿八经的同事关系,日日相见。
通过走访当年渔场的老工友,一条重要线索浮出水面:李某与刘某在工作上长期关系紧张,曾数次因工作安排、利益分配等问题发生过激烈争吵,积怨颇深。
而最具串联意义的发现是:这个嫌疑人李某,同时与首犯刘某某也是关系匪浅的好友!当年,他们二人经常凑在一起喝酒聊天,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小圈子。
至此,三条原本看似独立的线索,最终交汇于一点!
刘某某、赵某、李某——这三名嫌疑人,如同三块终于被找到的、严丝合缝的拼图,完整地嵌合在了一起!
案子进展到这一步,在专案组所有核心成员的心中,基本已经可以宣告侦破!剩下的,就是如何将这盘棋完美收官。
邓磊等人,一直紧绷了近一个月的神经,到了此刻,才真真正正地松弛下来。
那种感觉,如同卸下了千斤重担,浑身每一个细胞都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轻松和畅快。
他们再次看向章恒的眼神,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里面充满了毫不掩饰的、甚至带着几分惊叹的佩服之色!
厉害!实在是太厉害了!
这么一桩横跨十六年光阴、线索几近于无、开局就是死局的“白骨沉尸”奇案、悬案,在章恒的抽丝剥茧、层层推进之下,竟然真的从一片混沌和绝望中,被他硬生生开辟出一条通往光明的路径,直至此刻三名嫌疑人全部浮出水面,无所遁形!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章恒在此过程中的几次关键判断,堪称料事如神!
他说死者的死亡时间应该在十六七年左右,结果案情证实,恰恰是十六年!
他推断作案人员很可能有三名,现在看来,果然就是这三个人!
他怀疑那些伪造的信件出自刘某某之手,笔迹鉴定的结果白纸黑字地摆在那里,果然就是刘某某亲手所写!
这种近乎预言般的精准判断,已经超出了普通刑侦经验的范畴,带上了几分传奇的色彩。
收网的时候,到了!
青山分局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
会议上群情振奋,意见高度统一:兵贵神速,立即部署,对三名嫌疑人实施同时抓捕,防止任何一人闻风逃窜或串供!
命令下达,一张无形却密不透风的大网,在青山市及周边悄然撒开。
行动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的!
三支精干的抓捕小组同时出击,在不同的地点,几乎在同一时间,将尚在懵懂之中、或还在暗自庆幸平安无事的刘某某、赵某、李某三人,一举擒获!
嫌疑人到案,接下来的审讯工作立刻分头、同步展开。
初始阶段,不出所料地遇到了一些阻力。三人似乎早有默契,面对审讯民警的提问,或矢口否认,或避重就轻,或沉默以对,试图负隅顽抗。
然而,再坚固的同盟,在确凿的证据和强大的心理攻势面前,也注定是脆弱的。
突破口,正如章恒所预料的那样,率先从心理防线相对薄弱、且握有直接伪造信件证据的刘某某身上被炸开!
尤其是当审讯民警将那份白纸黑字、结论确凿的笔迹鉴定报告,“啪”地一声甩在他面前的桌子上时,那冰冷的纸张和科学的结论,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瞬间击溃了他内心深处最后一道,也是最为脆弱的心理防线!
刘某某的脸色刹那间变得惨白如纸,额头上的冷汗如同溪流般涔涔而下,身体控制不住地开始颤抖。他的精神彻底垮了。
接下来,便是如同竹筒倒豆子般彻底、详细的供述。
他交代了作案的全过程,其情节与章恒之前的分析和推测几乎如出一辙,惊人的一致!
原来,刘某某因长期遭受村霸刘某的欺压凌辱,心中一直憋着一口恶气,怨恨如同不断滋生的毒藤,渐渐缠绕了他的心智,最终发展到了“不杀之不足以平愤”的疯狂地步。
某一次,刘某某、赵某、李某三人凑在一起喝酒,几杯烈酒下肚,胸中的块垒和怨气再也抑制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