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高长河到了青阳区分局(4700字大章) (第2/2页)
“章恒呢,章恒同志在哪里?”一进会议室,黄建喜目光扫视一圈,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立刻提高了声音问道。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显然明白今天谁才是主角。
很快,一阵急促而稳健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章恒快步走进了会议室。
他显然刚从工作现场赶来,身上还带着一丝风尘仆仆的气息,但眼神清澈而镇定。
面对满室的高级领导和聚焦而来的各种目光,他脸上看不出丝毫的紧张与局促,那份沉稳的气度,与他相对年轻的年纪有些不相称,却又奇异地让人感到安心。
“高书记好!黄局好!各位领导上午好!”章恒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警礼,声音洪亮清晰,如同撞钟,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黄建喜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了不少:“小章,到这边来坐,高书记这次来,就是想亲自听你汇报一下三女童案的进展情况。”
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章恒大大方方地走到黄建喜身旁预留的空位坐下,腰背挺直,双手平放在会议桌上,他没有携带厚厚的文件,显然对案情的每一个细节都已烂熟于心。
“高书记,黄局,各位领导。”章恒开门见山,声音依旧洪亮,语速平稳,“关于六年前的‘三女童案’,我们专案组在重新梳理所有卷宗和物证后,做出了一个关键性判断:凶手极大概率是案发地五公里范围内的本地人。”
他略微停顿,让这个核心判断在与会者心中留下印象,然后继续道:“做出这个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第一,作案现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但凶手对周边环境极为熟悉,选择的作案时间和地点都巧妙地避开了主要人流和监控。”
“第二......”
他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每一个判断背后都有坚实的依据支撑,让在座的不少人,包括市局领导,都微微颔首。
然而,就在章恒准备进一步汇报最新的DNA比对工作进展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兀地响了起来。
“高书记,黄局,我认为章恒同志的这个判断未免太过草率,也太过冒险了!”
众人循声望去,发言的正是分局政委胡志康。
他似乎觉得这是一个展现自己“深思熟虑”、“顾全大局”的好机会,急于在高层领导面前表达不同观点,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当年为了侦破此案,我们动员了全市乃至部分邻市的警力,前后排查了超过十万人,光是DNA鉴定费用就高达数百万元!投入了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最终都未能锁定真凶。”
“现在仅凭一些间接证据和推测,就如此武断地将范围缩小到区区五公里内的本地人,这……这岂不是将破案的希望寄托于运气之上?万一判断失误,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警力资源,更可能让真正的凶手永远逍遥法外啊!”
胡志康的话听起来似乎有几分道理,带着一种“老成持重”的担忧。
但他选择在这个时机,以这种直接否定专案组组长的方式发言,其动机在场不少人都心知肚明。
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下来,气氛变得有些微妙和紧张。
叶青山在一旁暗暗着急,不停地给胡志康使眼色,但后者似乎并未察觉,或者察觉了却依旧选择坚持。
章恒眉头微蹙,但没有立刻反驳,只是平静地看着胡志康,等待他把话说完。
就在这时,端坐主位的高长河开口了,他甚至没有看胡志康,目光依旧停留在章恒身上,但声音却沉了下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打破了会议室内的微妙平衡:
“这位同志是谁?”
平淡的一句话,却让胡志康心里“咯噔”一下,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了一些。
黄建喜连忙欠身,小心地回答:“高书记,他是青阳分局的政委,胡志康同志。”
高长河的目光依旧没有转向胡志康,仿佛他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插曲,转而提出了另一个关键问题:“这起案子重启侦破,上级是否正式任命了专案组组长?”
黄建喜立刻回答:“是的,高书记。经过市局党委研究决定,正式任命章恒同志担任‘三女童案’重启侦查专案组组长,全权负责此案的侦破工作。”
听到这话,高长河微微颔首,然后目光缓缓扫过在场众人,最后定格在脸色已然发白的胡志康身上,语气变得异常严肃,甚至带着几分批评的意味:
“既然成立了专案组,并且正式任命了专案组组长,我的意见很简单,就是八个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尤其是胡志康。
“专案组组长肩负破案重任,拥有最高的指挥权和决策权,其他人。”高长河特意加重了这三个字的语气,“要做的就是全力支持与配合,而不是在缺乏充分依据的情况下,妄加质疑,横加干涉!这会扰乱侦查思路,打击办案人员的积极性!”
这话说得极其严重!几乎是毫不留情地当面批评了胡志康的越权和短视。
傻子都听得出来,高书记这不仅是在维护章恒,更是对胡志康这种不顾大局、急于表现的行为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刹那间,会议室里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胡志康身上,那目光中有怜悯,有不满,有警示,甚至有幸灾乐祸。
胡志康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额头和鼻尖瞬间沁出了细密的冷汗,他连忙低下头,不敢与任何人对视,拿着纸巾不停地擦拭,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之前所有的幻想和雄心,在这一刻被击得粉碎,再也不敢发出半点异议。
高长河没有再看胡志康,他将目光重新投向章恒,语气缓和了一些,但依旧带着强大的支持和信任:“我听章恒同志刚才的汇报,思路清晰,判断依据充分,侦破方向我认为是明确的,也是目前最可行的。”
“那么,我们就应该放手让专业的、负责的同志去干!我相信,在章恒同志和专案组全体干警的努力下,这个沉积六年、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案子,一定能破!也必须破!”
“高书记指示得非常正确!”黄建喜第一个高声表态,语气坚定,“我们市局坚决支持章恒同志的工作,提供一切必要的保障!我们相信,在章恒同志的带领下,专案组一定能够克服万难,再创造一个奇迹,告慰受害者家属,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
会议室内立刻响起了一片附和的表态声。
经此一事,章恒在专案组内的权威,以及他肩上背负的期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此刻的章恒,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压力,更是一种被信任、被托付的沉重责任。
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更加扎实,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