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三女童遇害案,终于告破!(4400字) (第1/2页)
审讯室内的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惨白的灯光从头顶倾泻而下,照亮了王光明那张写满顽固与戾气的脸。
即使双手被冰冷的手铐固定在特制的审讯椅上,他依旧微微扬着下巴,眼神中透着一股混迹社会多年磨炼出的冷漠与强硬。
面对预审民警一轮又一轮的讯问,他不是矢口否认,就是避重就轻,甚至偶尔还会流露出不耐烦的神色。
“警察同志,我说了多少遍了,我没杀人!什么小女孩,我根本不知道!你们抓错人了!”
“六年前?六年前我在外地打工,根本就没回来过!”
“你们有证据吗?没证据就别在这里瞎耽误工夫!”
他的心理素质显然超出寻常,对常规的审讯套路似乎早有准备,问答之间逻辑清晰,防守得滴水不漏。
与审讯室一墙之隔的观察室内,气氛同样紧张。
巨大的单向玻璃前,市局局长黄建喜、刑侦支队长王广浩,以及青阳分局的叶青山、胡志康等领导悉数在座,众人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隔壁那个顽固的嫌疑人身上。
看到审讯进展缓慢,王光明像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不少领导微微皱起了眉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焦灼的情绪。
然而,在这片聚焦于审讯僵局的目光中,有一个人却显得格格不入。
章恒独自坐在观察室角落的一张桌子前,对隔壁的唇枪舌剑仿佛充耳不闻。
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捧着的一张雪白的A4打印纸上。
纸上,几枚鲜红、清晰的指纹赫然在目,如同雪地中绽放的诡异花朵——这是王光明被押解回来后,章恒第一时间要求他按下的十指指纹。
此刻,章恒正借助一盏高亮度台灯和一个专业的高倍放大镜,极其专注地审视着这些指纹。
他的眼神锐利如鹰,指尖随着放大镜的移动,在纸面上虚拟地勾勒着纹线的走向。
他时而凝神静气,时而将纸页微微倾斜,借助不同角度的光线观察着嵴线的细节和特征点,他的整个世界,仿佛都浓缩在了这方寸之间的纹路里。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观察室内除了隔壁审讯室隐约传来的声音,就只剩下章恒偶尔调整纸张位置发出的轻微摩擦声。
突然,他紧锁的眉头骤然舒展,一直紧绷的嘴角甚至勾起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如释重负的弧度。
他放下放大镜,身体微微向后靠向椅背,脸上那种全神贯注的凝重被一种拨云见日般的轻松和笃定所取代。
这一微妙的表情变化,恰好被坐在他身旁的市局刑侦支队长王广浩捕捉到了。
王支队长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身体微微倾向章恒,压低声音询问道:“章恒同志,怎么了?是有什么发现吗?”
这声询问虽然不大,但在安静的观察室内却显得格外清晰,瞬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从单向玻璃吸引了过来。
黄建喜、叶青山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章恒。
章恒抬起头,脸上洋溢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他扬了扬手中的指纹纸,声音清晰而有力地响彻整个观察室:
“黄局,各位领导,这纸上是最新采集的嫌疑人王光明的十指指纹,经过我刚才的仔细核对与初步比对,我现在可以负责任地向各位报告——确定这枚指纹,与六年前‘三女童案’案发现场提取到的,凶手所遗留的那枚关键指纹,属于同一个人!”
“什么?!真的能确定吗?!”
黄建喜的声音瞬间拔高了两度,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前倾,脸上充满了急切与期盼。
如果指纹能够锁定,那无疑是在王光明坚硬的乌龟壳上砸开了一道致命的裂缝,这将是直接指认其凶手身份的铁证!
虽然DNA的比对也在同步进行,但那需要时间,而指纹的当场认定,无疑给陷入僵局的审讯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章恒迎着黄局和所有领导的目光,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我确定!无论是中心花纹的形态、三角区的结构,还是十几个细节特征点的位置、形状与相互关系,都完全吻合!”
“尤其是他右手食指指纹中这个独特的‘双斗形纹’以及边缘这个微小的‘短线’特征,与现场指纹如出一辙!王光明,就是我们要找的凶手!”
观察室内响起一片细微的惊叹和议论声。
不少人看向章恒的目光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由衷的佩服。
不用依赖繁琐复杂的仪器设备,仅凭一个放大镜、一双肉眼和一颗沉稳的心,在短短十几分钟内,就能从浩如烟海的指纹特征中做出如此精准、迅速的判断?
这需要何等深厚的功底、敏锐的观察力和强大的记忆力!放眼整个白云市公安系统,恐怕都找不出第二个人有这等本事!
“厉害!太厉害了!”
“早就听说章组长在痕迹检验上是顶尖高手,今天算是亲眼见识了!”
“指纹、脚印……好像没有他不懂的,真是个全才啊!”
赞叹声低低地响起。
现在有了指纹这项几乎无可辩驳的铁证,即使王光明继续负隅顽抗,零口供也足以将其定罪,更何况还有即将出炉的、更具说服力的DNA证据。
案件的胜利天平,已经彻底倾向了正义的一方。
章恒此刻已然起身,他脸上带着一种洞悉一切、胜券在握的从容。
他不仅要让证据说话,更要彻底击溃王光明的心理防线,让他亲口供认罪行,还原真相,给受害者家属一个完整的交代。
“黄局,我请求进入审讯室,参与审讯工作。”章恒请示道。
“好!去吧!就看你的了!”黄建喜没有任何迟疑,立刻批准,眼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
章恒整理了一下警服,迈着沉稳而坚定的步伐,推门走进了隔壁气氛压抑的审讯室。
他朝着正在主审、脸上已略带疲惫和无奈的同事微微点头示意,然后目光便如同两把冰冷的解剖刀,精准地落在了王光明的身上。
王光明看起来三十五六岁的年纪,长期的逃亡和生活不规律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皮肤粗糙,眼袋深重,但那双眼睛里却依然闪烁着社会“老油条”特有的混不吝和狡诈。
他瞥了一眼新进来的章恒,见对方如此年轻,嘴角不由撇了一下,眼神中掠过一丝毫不掩饰的不屑与轻蔑,仿佛在说:“又换了个嫩茬来?能把我怎么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