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一个鞋印,一根头发 (第1/2页)
章恒的电话放下还不到两分钟,办公室外就传来了急促而有力的脚步声。
邓飞亮和周康两人几乎是同时赶到,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和跃跃欲试的神情。
他们太了解了,这位年轻的“恒哥”一旦紧急召唤,往往意味着案件有了新的突破口,或是即将有重要的行动。
“恒哥,是不是有什么发现?!”周康性子最急,人还没完全进门,带着期盼的询问就先冲了进来,一双眼睛亮晶晶地盯着章恒。
邓飞亮虽然沉稳些,没有说话,但他紧握的拳头和眼神中闪烁的光芒,同样暴露了他内心的振奋与好奇,无声地询问着答案。
章恒看着这两位得力干将,脸上露出一丝沉稳的笑意,他一边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利落地穿上,一边言简意赅地解释道:“嗯,刚才看现场照片,发现其中一个脚印有些蹊跷,需要立刻去现场实地印证一下。”
虽然章恒说得轻描淡写,但邓飞亮和周康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分量。
能让章恒如此重视,并且要求立刻返回现场的“蹊跷”,绝非寻常!两人顿时精神大振,异口同声地应道:“明白!”
三人立刻动身,步伐迅疾地穿过走廊,走向楼梯口。
刚走到一楼大厅,非常凑巧,迎面就碰到了正从外面回来,眉头紧锁似乎还在思考案情的副局长胡志华。
胡志华看到行色匆匆的三人组,尤其是邓飞亮和周康脸上那掩饰不住的振奋之色,不禁微微一愣,停下脚步,带着几分好奇询问道:“章恒,你们这是……准备出去?”
章恒立刻停下脚步,如实回答道:“胡局,我们正准备再去一趟椿树村案发现场。”
胡志华闻言,下意识地抬腕看了一下手表,指针清晰地指向下午四点三十二分。
他脸上露出些许不解,提醒道:“现在这个时间点过去?眼看就要到傍晚了,这个季节天黑得早,等你们赶到那边,估计天都要擦黑了。现场那边不是有技侦的同志在守着吗?莫非……是有什么新的发现?”
他的语气从疑惑渐渐转为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最后那句询问更是带上了试探性的意味。
这个案子如同巨石压在他的心头,现场破坏严重,有效线索寥寥,侦破工作几乎陷入了僵局。
如果这个时候章恒能带来转机,那无疑是黑暗中的一缕曙光。
联想到章恒过往那些堪称神奇的破案记录,胡志华心中那份原本有些渺茫的希望,不由得又炽热了几分。
感受到胡志华目光中那份沉甸甸的期望,章恒没有再卖关子,爽朗而坦诚地一笑,说道:“胡局,实不相瞒,我反复查看了现场提取的脚印照片,觉得其中一个非常可疑,特征有些独特。光看照片不够把握,必须去现场亲眼看一看,踩一踩点,才能确定。”
“哦?!有这种事!”胡志华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兴趣被彻底勾了起来。
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立刻做出了决定,“正好,我手头暂时没什么紧急事务了,走,我和你们一起过去!多一个人多一双眼睛!”
很快,一辆蓝白涂装的三菱越野车利落地驶出了青阳区分局的大门,融入下午的车流之中。
驾驶座上的周康技术娴熟,车速虽快却行驶得非常平稳。
窗外的城市景象开始飞速倒退,高楼大厦逐渐被低矮的民居和开阔的田野所取代,车辆正朝着位于郊区的椿树村方向疾驰。
车内,章恒和胡志华并排坐在后排。
车窗外的光线渐渐变得柔和,带着黄昏的暖意。
两人不时地低声交谈着,话题始终围绕着眼前的案子。
胡志华揉着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语气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压力:“章恒啊,不瞒你说,刚才我去市局,黄建喜局长又特意找我谈了话。‘命案必破’这四个字,他反复强调了好几遍。”
“这起案子影响太坏,上级和社会都盯着呢,绝对不能让它成了悬案、积案!必须尽快拿下,将凶手绳之以法,给受害者家属和社会一个交代!”
章恒感同身受地点了点头。
他完全能理解胡志华此刻承受的巨大压力。
刚刚晋升为主管刑侦的副局长,踌躇满志之际,就迎面撞上如此恶劣棘手的命案,如果不能迅速侦破,不仅个人威信会受损,更无法面对人民群众期盼的眼神。
这份压力,沉重如山。
当越野车终于驶抵椿树村时,夕阳已将天边染成了橘红色,村庄笼罩在一片静谧而略带悲凉的暮色之中。
车子依旧停在那片熟悉的村口平地上,旁边就是那棵需要两三人才能合抱的、光秃秃的百年古椿树,如同一个沉默的悲剧见证者。
不远处,那栋拉着刺眼黄色警戒线的红砖房,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孤寂和阴森。
尽管命案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依然紧紧围绕着这个震惊全村的事件。
看到又有警车到来,而且下来的还是几位看似是领导的警察,聚集在附近的村民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低声议论着。
“看,又来了!还是领导坐的车!”
“这都第几波了,案子是不是特别难破啊?”
“我看悬,听说一点线索都没有,像是鬼干的一样。”
“你们说,会不会真是咱们村的人干的?老郭家平时钱不外露,但开店的,家里肯定有点现金……”
“可别瞎说!为了几千块钱就能下这种毒手?那还是人吗!咱们村应该没这号狼心狗肺的人!”
“唉,老郭两口子多好的人啊,怎么就摊上这事了呢……”
村民们的窃窃私语,如同背景音一般,更添了几分现场的凝重感。
章恒、胡志华等人没有停留,在值守民警的示意下,再次弯腰钻过了警戒线,踏入了这个已经反复勘察过、却依然迷雾重重的核心现场。
屋内,两具受害者的遗体早已被运走进行尸检,但他们最后倒下的位置,被技术民警用白色的粉笔精确地勾勒出了人体轮廓,无声地诉说着当时的惨状。
地面上、床铺上,那些已经变为暗褐色、近乎黑色的干涸血迹,大片大片地残留着,在窗外透进来的微弱天光下,反射着令人心悸的幽暗光泽。
空气中,那股混合了血腥、尘埃和一丝若有若无腐败气息的味道,虽然比白天淡了一些,却依然顽固地弥漫着,刺激着每个人的鼻腔和神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