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典礼 (第2/2页)
她感谢她的室友们:外向的苏晓为了给助学计划募捐,在熙攘的街头喊哑了嗓子;细心的杨桐桐熬夜为戈壁的孩子们织了一打又一打厚实的围巾手套;而沉静的陈静,则在她因为压力巨大而失眠的夜晚,陪她在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只说一句:“穗儿,不管你做什么选择,我们都在你身边。”
讲到这里,拾穗儿的声音有些哽咽,她停顿了一下,努力平复情绪,目光再次扫过舞台上方那枚庄严的校徽,声音变得更加坚定:“也许有人会问,从京科这样的顶尖学府毕业,留在京城,你会有无数种看似更轻松、更光鲜的可能,为什么偏偏要回到那片许多人眼中贫瘠落后的戈壁?”
她自问自答,眼神清澈而明亮:“因为,那里不仅有奶奶蒸的沙枣糕里那份独特的烟火气,更有孩子们拉着我的衣角,说‘拾穗儿姐姐,京科大学是什么样子?我们以后也想看看’时,那份沉甸甸的期待。更因为,在京科四年,‘明德精工’的校训,特别是‘立己达人’的精神,已经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它让我真正明白,个人的成长固然重要,但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否用这成长的力量,去温暖、去照亮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身处困境却依然怀揣梦想的孩子们。”
“今天,我从京科毕业,但这绝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她擦去不知不觉滑落眼角的泪水,脸上绽放出充满憧憬的笑容,“我要回到戈壁,尽我所能,盖起明亮温暖的校舍,让那里的孩子们能踩着知识的阶梯,走出沙漠,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同时,我也想用我的行动告诉所有人,我们京科人的足迹,既可以留在前沿的实验室、繁华的写字楼,也同样可以、而且应该,深深烙印在需要我们的地方——在戈壁的风沙里,在边疆孩子们的书本间,在祖国最需要播撒希望的土地上!”
话音落下,短暂的寂静之后,是如同雷鸣般席卷全场的掌声!这掌声持久而热烈,充满了敬意与感动。
许多家长和老师眼中都闪烁着泪光,为这个年轻女孩的纯粹、坚韧和博大情怀所深深触动。
接下来的颁证环节,当拾穗儿走到台前,从张教授手中庄重地接过那本象征着她四年汗水与智慧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时,她向着恩师,向着母校,深深地、虔诚地鞠了一躬。
张教授慈爱地看着她,笑着用手指轻轻点了点证书封面上那枚烫金的校徽,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拾穗儿,恭喜你,顺利毕业。这两本证书,是你四年努力的最好证明,也是京科大学给你的底气。记住,以后在戈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记得,你是京科学子,学校,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谢谢您,张教授!谢谢母校!”
拾穗儿双手紧紧捧着证书,眼泪终于忍不住,大颗大颗地砸在烫金的封面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她哽咽得说不出更多话,只能用力地点头。
隆重的毕业典礼在激昂的校歌声中落下帷幕。
毕业生和家长们涌出礼堂,校园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象征着京科岁月的银杏道上、庄重的校训石前、气势恢宏的主楼广场上,到处是穿着学士服拍照留念的身影,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苏晓兴奋地拉着宿舍四个姐妹,在校训石前摆出各种造型合影。相机快门声不断,定格下四个女孩紧紧相拥、又哭又笑的动人瞬间,四年的同窗情谊,都浓缩在这一张张照片里。
这时,陈阳拿着两顶学士帽走了过来,他很自然地拉住拾穗儿的手,对其他人笑了笑:“借穗儿一会儿,我们去校门口合个影。”苏晓她们心照不宣地笑着起哄。
在京科大学那四个鎏金大字的校牌下,拾穗儿和陈阳并肩而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他们年轻的脸上跳跃。
陈阳小心翼翼地帮拾穗儿把有些歪斜的学士帽扶正,动作轻柔。摄影师按下快门的瞬间,一阵夏风吹过,两人宽大的学士服衣角被风吹得紧紧贴在一起,缠绕着,仿佛一双悄悄牵住的手,定格成青春最美好的画面。
“抛帽子啦!”人群中不知谁高喊了一声,这几乎是毕业典礼后的保留节目。顿时,一大群穿着红色学士服的毕业生欢呼着围拢过来,数着“一、二、三!”,然后将头顶的学士帽用力地、高高地抛向蔚蓝的天空!无数顶帽子在空中划出各种欢快的弧线,像一群挣脱束缚、飞向自由的红色鸟儿。
拾穗儿和陈阳相视一笑,也一起抬手,将帽子抛向空中。
仰头看着那片红色的云彩,拾穗儿忽然有些恍惚,仿佛看到了四年前那个第一次站在京科大门口,背着简单行囊,满脸拘谨、胆怯又充满好奇的戈壁姑娘。
而如今,她手中握着沉甸甸的毕业证书,口袋里揣着一张即将开往故乡戈壁的火车票,身边,还站着一个理解她、支持她、愿意与她共同奔赴那片广阔天地的志同道合者。
帽子纷纷落下,陈阳眼疾手快地接住了两顶,他轻轻地将其中一顶重新扣在拾穗儿有些凌乱的发梢上,动作自然得像做过无数次一样。
“走吧,”他低声说,眼神里带着笑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宠溺,“我们去买校门口那家你最爱吃的糖葫芦,吃完,咱们就得去赶车了——下午的火车,可不能误点。”
拾穗儿抚平被帽子弄乱的头发,脸上漾开一个无比灿烂而安心的笑容,用力地点了点头:“好!”
夏日的风,带着京科园里草木的清香,带着离别的淡淡愁绪,更带着满满的祝福与希望,穿过喧闹的人群,穿过摇曳的银杏树梢,一路向南,又仿佛一路向西,吹向那个遥远而又亲近的、名叫戈壁的地方。
这场隆重的毕业典礼落幕了,但拾穗儿知道,这不是离别,而是她带着母校四年的滋养,带着师长的嘱托,带着朋友的祝福,带着那份悄然萌芽的爱情,和陈阳一起,满怀信心与力量,奔向那片长满沙枣树、也充满无限希望的土地的全新开始。他们的故事,刚刚写下序章,最精彩的部分,还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