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拾穗儿 > 第41章-矛盾

第41章-矛盾

第41章-矛盾 (第2/2页)

“回戈壁?跟那个叫拾穗儿的姑娘?”
  
  母亲的记忆被触动,眉头紧紧锁在一起,忧虑像蛛网般爬满脸庞,“就是你那个……大学同学?你们不是刚一起毕业吗?她……她怎么就要回戈壁了?而且,你跟她回去算怎么回事?”
  
  母亲的话语中透出更深的忧虑,她隐约感觉到了儿子决定背后那不容忽视的、危险的情感纽带,这比单纯理想主义的冲动更让她害怕。
  
  “是的,妈,拾穗儿是我同班同学,整整四年。”
  
  陈阳的眼中闪过一丝温暖而复杂的光,仿佛穿越回了那些共同度过的青葱岁月,“我们一起在图书馆熬过通宵备考,一起在课堂辩论中争得面红耳赤,一起在社团活动中为了一个策划案忙得团团转,也一起在校园的梧桐树下讨论过无数种未来的可能性。但我知道,她的未来,从一开始就清晰地、坚定地指向了她的家乡——那片你们认为鸟不拉屎的戈壁。”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决定将最深层的缘由和盘托出,“就在毕业前一个月,我们班组织的那次去内蒙古的毕业研学,为期七天。那七天,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完成学业的最后一课,更是……重新认识拾穗儿,也彻底认清我自己内心的一课。”
  
  父亲的脸色更加凝重了,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他没有立刻斥责,而是用眼神示意陈阳继续说下去,但那眼神里的压力却倍增。空调的冷风仿佛也凝固了,房间里的空气粘稠得让人呼吸困难。
  
  “在那七天里,”陈阳的声音低沉下来,充满了回忆的色彩,目光仿佛投向了遥远的戈壁,“我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访客’看到了戈壁的艰苦,更是通过她的眼睛和讲述,‘体验’了她从小到大是如何一步一步从这片土地上走出来的。我跟着她,重走了她当年每天天不亮就要跋涉十几里的沙路上学的小道;我坐在她曾经只能靠捡拾废弃练习簿的背面来写字、冬天四面透风的那个破旧土坯房里,听她平静地讲述如何一边照顾年迈多病的奶奶,一边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拼命学习;我更是亲眼看到,当她用流利的蒙语和汉语,向研学团队和围拢过来的乡亲们,充满激情地介绍家乡沙枣的产业潜力和她初步构想的合作社计划时,那些原本被生活磨砺得有些麻木的脸上,眼中骤然燃起的、久违的希望之光。”
  
  他的语气愈发激动,胸膛起伏,“也就是在那几天,在那种远离城市喧嚣、直面生命本真的环境中,我们的关系……自然而然地明确了。我们不仅仅是同学,更是灵魂相契的伙伴,是决定要并肩走过一生、共同面对风雨的恋人。是在一起翻过沙丘勘察一片可能适合建职业技术学校的荒地时,是在浩瀚璀璨的星空下听着戈壁亘古的风声畅谈理想与未来时,我看着她被风沙吹得粗糙却异常坚定、充满光亮的侧脸,心里那个模糊的、关于人生方向的想法变得无比清晰和坚定——我要和她一起回去!她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不应该由她一个人孤独地背负。我们的专业,她的农业知识和扎根家乡的决心,加上我所学的市场营销、数据分析,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为那片土地创造可持续的未来,才能真正对得起我们受过的教育!”
  
  母亲的眼泪终于决堤,如同断了线的珠子,扑簌簌地滚落下来。
  
  她像是被抽干了力气,跌坐回床沿,双手捂住脸,肩膀剧烈地抖动。“所以……你不只是要去做好事,你还是要……要跟着那姑娘去?阳阳,你这是在拿你的前途赌啊!你们才刚毕业,感情的事能有多牢靠?年少时的激情,能经得起柴米油盐和现实困难的消磨吗?万一……万一以后你们之间出了问题,感情淡了,你在那边举目无亲,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可怎么办啊?到那时候,你军校没考,京城的工作也没找,你……你岂不是两头落空?”
  
  母亲的担忧变得更加具体而尖锐,直指年轻人情感关系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巨大风险,这是一个母亲基于人生经验的最深切的恐惧。
  
  “妈,那不是赌!”
  
  陈阳急切地反驳,眼神炽热如戈壁正午的太阳,“那是基于四年同窗的深刻了解和最近这半年,特别是研学那七天朝夕相处、共患难建立起来的信任和灵魂共鸣!我了解她的坚韧、善良、责任感和那片土地对她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像她完全理解并支持我的理想和选择一样。我们不是一时冲动,我们是深思熟虑后,决定将个人的未来、情感与对那片土地的责任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比任何按部就班的、看似稳妥的道路,都更让我觉得真实、有力量,也更能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父亲猛地站起身,动作之大让藤椅发出了痛苦的呻吟。
  
  他走到卧室,一言不发地拖出一个半旧的蓝色行李箱,“唰”地一下拉开拉链,将其敞开在陈阳面前——里面井井有条地码放着厚厚的军校备考资料:政治理论背诵手册边角已经翻卷毛边,数学历年真题集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密密麻麻的批注,甚至还有一份详细到每小时训练项目的体能提升计划表,被父亲用红笔在标题处醒目地标注了“每日必练,坚持!”。
  
  最上面,是一件折叠得棱角分明、散发着淡淡樟脑丸气息的崭新迷彩作训服,那是父亲不久前特意托一位还在部队的老战友弄来的,当时他拍着陈阳的肩膀,语气充满自豪地说:“儿子,提前适应适应,将来上了军校,穿上这身衣裳,也不能露怯,得有个兵样子!”
  
  陈阳怔怔地看着这一箱子沉甸甸的、几乎凝聚了父母半生心血的“期望”,鼻腔猛地一酸,眼前瞬间模糊了。
  
  他仿佛又看到了高三那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晚上,母亲总是轻手轻脚地推门进来,放下一杯温度刚好的牛奶或一碗热汤,眼神里满是心疼和鼓励;仿佛又看到了父亲为了弄清某个晦涩的招生政策,在招生办门口一等就是大半天,回来时额上都是汗,却只字不提自己的辛苦,反而兴致勃勃地分析着最新信息……
  
  父母的爱,是如此具体,如此沉重,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可是,另一个画面更猛烈地撞击着他的心房:去年在戈壁滩上,狂风呼啸,拾穗儿蹲在沙地上,将石头塞给他时,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陈阳,我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只能在垃圾堆里翻找别人扔掉的练习本写字。是村长,把自己微薄的积蓄分出一半给我买文具,我才能继续读书。现在,我读完大学了,我想回去,想成为那像村长一样的人,想让更多像我当时一样的孩子,有机会读书,有能力走出戈壁,更重要的是,也愿意并有能力再走回来,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好。”
  
  情感的波涛在胸中剧烈翻涌,爱与责任,愧疚与理想,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
  
  陈阳深吸一口气,努力将眼眶里的湿热逼回去。
  
  他走到行李箱前,没有再看那些资料,而是伸出手,缓缓地、极其郑重地将箱盖合上。拉链闭合的“刺啦”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像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爸,妈,我知道。”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更多的是一种历经挣扎后的、不容动摇的坚定,“我知道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好,希望我有一个安稳、荣耀、令人羡慕的未来。去军校,成为一名军官,保家卫国,这毫无疑问是伟大的贡献,是光荣的道路。”
  
  他停顿了一下,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坦然地直视着父母,仿佛要将自己的信念直接注入他们的心中,“可是,对我而言,那条路或许很好,却并不是我内心真正想走的路。去戈壁,留下来,和拾穗儿一起,帮助那里的乡亲们把日子过得好一点,让那里的孩子们能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读书,让那片贫瘠的土地也能因为我们年轻一代的努力而焕发生机……这难道就不是一种贡献吗?拾穗儿说得对,这石头能在最恶劣的戈壁里屹立千年不倒,我们年轻人,为什么就不能?我想陪着她,和那些眼里有光、心里有盼头的乡亲们一起,在那片土地上扎根,立住,努力把戈壁的日子,一点点磨亮,磨出希望的光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