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归程 (第2/2页)
他们可能会遇到突如其来的沙暴,将辛苦育好的幼苗连根拔起,掩埋在黄沙之下;还可能会因为资金的短缺,让许多美好的设想不得不暂时搁浅……
前路的艰难,如同戈壁滩上变幻莫测的天气,难以预料。
但是,只要身边有陈阳,有他这份如山岳般坚定的心意,有他们共同描绘的、关于绿色和希望的梦想,她就有无穷的勇气,去面对一切可能的风暴和挑战。
她的手,愿意永远与他紧握;她的脚步,愿意永远与他同行。
一丝丝清凉的微风,顽强地从车窗的缝隙里钻进来,她顺手将一直放在脚边的那个洗得有些发白的帆布包拉到身边,紧紧挨着自己。
包里装着的是她特意从城里买给村里孩子们的礼物——一些印着卡通图案的香橡皮和带有一股水果香味的彩色铅笔。
隔着薄薄的帆布布料,她似乎能摸到那些文具方正的棱角,仿佛已经看到了孩子们拿到礼物时,那惊喜而灿烂的笑脸。
“你说,孩子们拿到这些文具,会不会特别高兴?”
她轻声问道,指尖无意识地、温柔地摩挲着帆布包的表面,像是抚摸着孩子们柔软的头发。
“肯定会啊!”
陈阳在她身边坐下,用力地点点头,眼神里也充满了温暖的憧憬。
“你上次不是说,村里的孩子们条件艰苦,连支像样的铅笔都稀缺,有的孩子还在用捡来的、短得都快握不住的小铅笔头写字吗?等我们把文具送到他们手上,他们说不定会像得了宝贝一样,天天揣在口袋里,都舍不得用呢。”
他顿了顿,思绪也飞得更远,“等咱们后续的项目有点起色,资金宽裕一些,我们第一件事就是给村小学添置一批新的课桌椅,再弄一个小小的图书角,买些适合孩子们看的童话书、科普书。让他们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舒服的椅子坐,有丰富多彩的课外书可以读。”
“嗯!”拾穗儿用力地点头,眼睛因为想象而变得格外明亮,像是落入了星辰,“还有村里那间唯一的教室,屋顶的瓦片都坏了好多了,去年夏天那场大雨,教室里漏得没法待,孩子们只好临时搬到村里的旧祠堂去上课。我们回去后,想办法先筹点钱,把屋顶彻底修一修,再把墙壁里外粉刷一遍,让教室变得亮堂堂、干爽爽的。”
“好,都听你的。咱们一件一件来,总会好起来的。”
陈阳笑着应和,语气里充满了宠溺和支持。
“等咱们规划的防护林带初步长起来,能挡住一部分风沙了,我们就着手把村头那片闲置的沙地开辟出来,试着种一些经济作物。李教授说沙棘和枸杞特别适合,耐旱,好成活,果子营养价值高,晒干了也好保存,可以卖钱。等规模稍微大一点,我们甚至可以尝试建一个小型的加工坊,把沙棘做成沙棘汁、沙棘酱,枸杞包装成精品礼盒,然后利用现在发达的电商网络,把它们卖到城里去。这样一来,乡亲们不仅能参与到种植中来获得收入,还能在加工坊里干活,增加一份工资。日子,肯定会一点点好起来的。”
“等到那时候,”
拾穗儿顺着他的思路,眼睛越发闪亮,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荒滩变成绿洲的景象,“我们还可以想办法修一条路。现在村里通往外界的路,还是最原始的土路,平时就坑坑洼洼,一到下雨下雪,就变得泥泞不堪,根本没法走车。咱们的农产品再好,运不出去也是白搭。要是能修一条结实的水泥路或者柏油路,不仅乡亲们出门方便了,咱们的沙棘、枸杞,还有以后可能发展的其他特产,都能顺利地运到镇上、县里,甚至更远的地方。说不定啊,还能吸引一些外面的人,来我们这儿看看不一样的戈壁风光呢!”
“这个想法太棒了!”
陈阳眼睛一亮,兴奋地拍了一下大腿,“对!等我们的农产品有了一定的名气,就打‘戈壁生态’牌,搞特色旅游!让城里人来体验一下在戈壁滩上种树、摘沙枣的乐趣,睡睡土炕,看看漫天的星星,肯定有吸引力!”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勃勃地畅想着未来。
从最初的防风固沙、植树造林,到后来的经济作物种植、产品加工,再到乡村道路、特色旅游,甚至连更远的将来——比如在村里建一个像样的卫生室,让乡亲们头疼脑热不用再赶几十里山路去乡卫生院;办一个养殖合作社,集中养殖牛羊,统一防疫、统一销售,降低各家各户的风险……
每一个细节,他们都讨论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仿佛那片戈壁滩上的绿意,已经在他们眼前勃勃生长,开花结果。
阳光透过车窗,洒在他们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上、身上,把两人紧密相依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温暖而明亮的光晕,美好得如同画卷。
列车继续向着西北方向疾驰,窗外的景色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原本一望无际、绿意盎然的田野和炊烟袅袅的村落,渐渐变得稀疏起来。
取而代之的,是开始起伏的、覆盖着浅草和沙土的山丘,植被越来越稀疏,大片大片的黄色开始占据主导。
远处,蜿蜒的山脉呈现出一种黛青色,在天际勾勒出粗犷而苍劲的线条,如同巨人的脊梁。
“穗儿,快看!我们快到了!”
陈阳突然有些激动地指着窗外,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拾穗儿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急切地望过去。只见在地平线的尽头,一片无比广袤、坦荡无垠的黄色戈壁滩,如同巨幅画卷般缓缓铺陈开来。
在连绵起伏的沙丘和砾石滩之间,一些低矮的、土黄色的房屋聚落隐约可见,如同匍匐在大地上的甲虫。
而村口那棵标志性的、不知经历了多少年风霜雨雪的老胡杨树,虽然距离尚远,只是一个模糊的剪影,却如同一位坚守家园的哨兵,格外清晰地映入她的眼帘。那就是她的根,她的家乡!
一瞬间,拾穗儿的心跳骤然加速,仿佛要跳出胸腔。一股滚烫的热流猛地冲上鼻腔,涌向眼眶,视线迅速变得模糊起来。
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哽住,发不出任何声音。
是这里,就是这里!这片在别人眼中或许只有荒凉与贫瘠的土地,却承载了她全部的童年记忆,浸透了她对奶奶、对乡亲们最深沉的思念。
陈阳立刻察觉到了她情绪的剧烈波动,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更紧、更用力地握住了她的手,将温暖和力量源源不断地传递过去。
拾穗儿使劲地点着头,泪水终于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滑落。但她随即抬起手,用力抹去泪水,露出了一个混合着泪水与笑容的、无比灿烂的笑脸。
她知道,这趟归程,不仅仅是从一座繁华的都市返回一个偏远的乡村,更是从理想的此岸驶向实践的彼岸,是踏上了一段用青春和汗水浇灌梦想的壮丽征程。
前方,或许有更加猛烈的狂风沙暴,有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有无数个需要咬牙坚持的日日夜夜。
但她和陈阳,这两个年轻的、炽热的灵魂,将会紧紧地手牵着手,肩并着肩,用爱作甲,以梦为马,在这片看似贫瘠却蕴藏着无限生机的土地上,种下属于他们、也属于所有乡亲们的希望与未来。
列车开始明显地减速,伴随着长长的汽笛声,最终缓缓地、平稳地停靠在一个简陋得只有几间低矮土坯房的小站台上。
站台很小,设施陈旧,只有几盏光线昏黄的路灯。
然而,此刻的站台上却站满了人!村里的乡亲们,几乎能来的都来了,他们穿着节日的衣服,脸上洋溢着淳朴而热情的笑容,簇拥在一起。
而在人群的最前面,拾穗儿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她日夜思念的、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身影——奶奶阿古拉!
她老人家果然拄着那根磨得油光发亮的拐杖,身上穿着那件洗得发白、却熨烫得平平整整的蓝色斜襟布衫,满头银发在戈壁特有的微风中轻轻飘动。
她正努力地踮着脚,伸长脖子,浑浊却充满期盼的目光,急切地在每一扇打开的车门间搜寻着。
“奶奶!”
拾穗儿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声音带着哭腔喊了出来。
她拉起陈阳的手,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脚步踉跄地冲下了火车,踏上了家乡坚实而滚烫的土地。
“穗儿!我的好穗儿!你可算回来了!奶奶天天想,夜夜盼啊!”
奶奶听到喊声,看到了那个朝思暮想的身影,激动得浑身都在微微颤抖,她拄着拐杖,一步步急切地迎上前,张开双臂,一把将扑过来的孙女紧紧地、紧紧地搂在怀里,布满老茧和皱纹的手不停地拍打着孙女的后背,声音哽咽,老泪纵横,“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奶奶,我回来了,我真的回来了!这是陈阳,我跟您说过的。”
拾穗儿从奶奶温暖的怀抱里抬起头,泪眼婆娑地拉过一直安静站在身旁、面带微笑和敬意的陈阳。
陈阳立刻上前一步,对着奶奶毕恭毕敬地、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洪亮而真诚地喊道:“奶奶好!我是陈阳!以后,我就跟穗儿一起,在这里安家,好好照顾您老人家,和穗儿一起,还有乡亲们,咱们一起把家乡建设好!”
奶奶松开拾穗儿,用手背擦了擦喜悦的泪水,仔细地、上下下地打量着眼前这个高大挺拔、眉眼周正、眼神清澈明亮的小伙子。
她看看陈阳,又看看孙女紧紧依偎着他的样子,以及两人之间那自然流露的、无法作伪的深情,布满皱纹的脸上,终于缓缓地、彻底地舒展开一个无比欣慰、无比满足的笑容。
她连连点头,声音里充满了慈爱和喜悦:“好,好,好!多精神的小伙子!奶奶看着就喜欢!回来了就好,这里就是你的家!走,快跟奶奶回家去,奶奶蒸了你们最爱吃的沙枣馍,就等着你们回来吃呢!”
周围的乡亲们也热情地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打着招呼,声音里充满了质朴的关怀:
老村长走上前来,“穗儿,可算把你盼回来了!越长越水灵了!”
“这就是陈阳吧?哎呀,真是一表人才!好小伙子!”
“路上累坏了吧?快回家歇歇!”
看着这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被风沙雕刻得粗糙却写满真诚的笑脸,感受着戈壁滩上那带着沙土气息和阳光温度的、熟悉的风,拾穗儿和陈阳相视一笑,所有的疲惫、所有的忐忑,都在这一刻化为乌有,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温暖和力量。
陈阳紧紧地、紧紧地握住拾穗儿的手,十指紧扣,密不可分。
他清晰地知道,自己放弃了父母苦心安排的、那条看似平坦光明的军校之路,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条更为艰辛、却也更有意义、更能让他热血沸腾的征程。
眼前这片广袤而略显荒凉的土地,将是他们梦想扎根的土壤,是他们青春挥洒的舞台。
而身边这个眼神清澈、内心坚韧的姑娘,将是他此生最珍视的伴侣,是他一生一世、不离不弃的同行者。
戈壁的风,虽然带着沙砾,略显粗犷,却吹不散他们心中如火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
无边的沙丘,虽然看似荒凉寂静,却阻挡不住他们充满青春力量的、奔向希望的脚步。
他们的未来,就蕴藏在这脚下的每一粒沙砾之中,孕育在每一棵即将破土而出的稚嫩树苗里,闪烁在每一位乡亲们饱含期盼与信任的目光里。
只要他们携手同心,坚持不懈,定能让这片古老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让希望的种子在黄沙深处扎根、发芽、抽枝、展叶,最终绽放出足以照亮整个戈壁滩的、最耀眼、最动人的生命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