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聚议 (第2/2页)
就在这集体情绪即将彻底失控、滑向混乱边缘的刹那,一个身影,平静却异常坚定地,走到了石穗儿身旁。
是陈阳。
他穿着一件简单的冲锋衣,风尘仆仆的模样,显然也是刚从勘测现场赶回来。
他的身形在跳动的火光映照下,不算格外高大,却透着一股年轻学子特有的挺拔,仿佛一株迎着风沙生长的白杨,青涩中带着不容小觑的韧劲。
可他站定的姿态,却稳如磐石,双脚如同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下了根,脊梁挺得笔直,宛如一棵在岩缝石砾中历经风霜雨雪而愈发坚韧不屈的胡杨,带着一种绝境中独有的风骨。
他没有立刻说话,甚至没有去看向那些群情激愤、几乎要失去理智的人群。
他只是微微侧过头,目光沉静地望了石穗儿一眼。
那眼神清澈而坚定,没有丝毫的慌乱,传递着无声却强大的力量,分明在说:“稳住,别怕,有我在。”
石穗儿看着身边的陈阳,看着他眼中那份超乎同龄人的镇定与坚定,心中的慌乱如同被投入了一块定心石,渐渐平息下来。
她深吸一口气,抹了抹眼角的湿意,重新挺直了背脊。
拾穗儿就站在人群前排,她看着台上慌乱的石穗儿,看着身旁挺身而出的陈阳,看着周围情绪失控的乡亲们,清澈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决然。
她没有挤到台上,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却仿佛自带一种安定人心的气场。
她的目光沉静地、逐一地扫过在场每一张因为极度激动而扭曲、或是因深重绝望而麻木空洞的脸庞。
那目光很慢,很沉,带着一种与她年龄不符的悲悯与坚定。
那目光仿佛带着温度,所过之处,那躁动不安的、充满了戾气与毁灭倾向的声浪,竟像是被一股温和而坚定的清流淌过,渐渐地、渐渐地平息、收敛了下来。
先是最前排的人,下意识地停止了嘶吼,怔怔地看着她;
然后是中间的人群,声音越来越小;
最后,连后排那些情绪最激动的年轻人,也慢慢放下了挥舞的拳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望向拾穗儿,这个他们几乎是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姑娘。
他们记得她小时候跟着奶奶在沙滩上拿树枝乱写乱画的模样,记得她帮着邻里干活的勤快,记得她考上大学时全村人的骄傲,更记得不久前,她还因为失去至亲奶奶而哭得撕心裂肺,让人不忍卒睹。
可就是这个姑娘,却似乎在一夜之间,褪去了所有的脆弱,多了一份让人安心的沉稳。
同时,他们也望向陈阳,这个远道而来的大学生,这个带着专业知识和满腔热忱的年轻人。
这些天,他跟着张教授顶着风沙勘测地形,手把手教村里人种树的技巧,早已用行动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此刻他站在石穗儿身边,那份坚定的姿态,像是给所有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人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疑惑,想知道这两个年轻人能带来什么希望;
有审视,不确定他们是否能扛起这份重担;有期待,盼着他们能指出一条生路;
有依赖,像是溺水的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浮木;更有一种源于共同抗争的、难以言喻的深切信任。
终于,在全场重新陷入一种紧张的、几乎能听到彼此心跳的寂静之时,拾穗儿开口了。
她的声音并不响亮,甚至有些低沉,却异常地清晰、平稳,没有一丝颤抖,没有一丝慌乱。
每一个字都像戈壁滩上罕见的那股甘冽清泉,静静地、持续地流淌出来,带着一种奇异的、抚慰人心的力量,悄然滋润着每一个人干涸焦灼的心田。
“乡亲们。”
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荡在寒冷的夜空中,穿透了风的呜咽,钻进每个人的耳朵里,“十二个月,是上面给咱们的最后通牒,是不容置疑的铁令,咱们反抗不了,也逃避不了。”
她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全场,看着那些依旧写满悲伤与不甘的脸庞,继续说道:“但大家更要记住,这,也是咱们金川村人,用咱们的不服输、用咱们的眼泪和决心,为自己争来的、最后的机会!”
“当初,上面的初步决定是三个月后就启动搬迁,是我们一次次跑旗里、跑盟里,磨破了嘴皮子,说哑了嗓子,带着咱们村几位老人去旗长办公室门口求情;是张教授和陈阳他们这些的热心的人,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据理力争,说金川村还有救,说只要给我们时间和支持,就能保住这片土地;也是咱们每个人,这些天来的坚持与不放弃,让上面看到了咱们的决心,才勉强同意把期限放宽到十二个月。”
这些话,她说得平静而客观,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记忆的闸门。
大家想起了拾穗儿这些天的奔波劳碌,想起了她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沙哑的嗓音;
想起了张教授和陈阳顶着风沙勘测地形的身影,想起了他们耐心讲解治沙知识的模样;
想起了每个家庭这些天来的挣扎与坚持。情绪渐渐从愤怒转向了清醒,从盲目的反抗转向了对现实的正视。
“所以,这十二个月,不是惩罚,不是宣判,而是机会。”
拾穗儿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说长不长,眨眼即逝,要是咱们浑浑噩噩、怨天尤人,很快就会过去;说短,也绝不短,只要咱们齐心协力,拼死一搏,就足够创造奇迹!”
她略微停顿,目光更加锐利地扫视全场,像是要将每一个字都刻进大家的心里,声音里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清醒。
“但是,乡亲们,我必须告诉大家一个残酷的事实——光靠着一股子血气之勇,光凭着拼命的蛮劲,咱们赢不了这场跟无情风沙的持久战、消耗战!风沙是死的,却也是最无情的,它不会因为咱们的愤怒而退缩,不会因为咱们的悲伤而怜悯。”
“咱们要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只会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最后还是逃不过搬迁的命运,还是会失去这片家园!”
“咱们得有个清清楚楚的章法,得明白咱们的力气该往哪里使,宝贵的汗水该往哪里流,才能把这救命的时光,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最能见成效的刀刃上!”
说着,陈阳默契地从随身的背包里取出一个用防水油纸仔细包裹了数层的长条物件,递到拾穗儿手中。
那油纸是拾穗儿特意找来的,用来保护这份凝结了她无数心血的“秘密”。
拾穗儿的动作轻柔而郑重,仿佛在展开一件传承已久的稀世珍宝。
手指因为紧张而微微泛白,却异常稳定。她一层层、耐心地打开油纸,每打开一层,大家的好奇心就多一分。
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盯着那个油纸包裹,想知道里面到底藏着什么。
最终,里面露出的,是一张大幅的、手绘的地图。
纸张是那种粗糙的、泛黄脆弱的厚牛皮纸,边缘还有些许磨损,显然是从某个废弃的旧账本上精心拆解下来的。
但上面的线条,却用炭笔和少数几种珍贵的有色笔画得极其清晰、准确、细致,看得出来绘制者花费了极大的心血。
村落残存房屋的精确位置被一一标注,用黑色的小点代表,旁边还注明了户数和人口;
那片一千多亩在沙海中苦苦挣扎、亟待拯救的耕地范围,被用粗重的棕色线条圈出,甚至细分了不同地块的土壤状况和沙化程度;
那口现存老井的位置用蓝色圆圈标出,旁边用细小的字迹注明了深度、每日出水量和水质情况;
周围大小沙丘的分布与预估高度,用淡黄色的阴影表示,一目了然;
主要的风向与风力,用红色的箭头标注,箭头的粗细代表风力的大小;
甚至,还有一些她根据自己多年观察记忆,以及近期得到张教授和陈阳指点后,用虚线谨慎标注出的、可能存在的微弱地下水流向。
这张地图,浸透了她过去多少个不眠之夜的心血与汗水。
多少个夜晚,在安置点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别人都已沉沉睡去,她却借着微弱的油灯,凭着记忆和白天的实地勘察,一点点勾勒、
她将这张承载着全村落希望的地图,郑重地摊开在旁边一块较为平整的、大概是原来墙基的断墙残骸上,用几块随手捡来的、棱角分明的碎砖头,仔细地、稳稳地压好地图的四个角。
然后,她转过身,彻底面向全体村民,眼神锐利如鹰,坚定如铁,手中拿起一根事先准备好的、修长笔直的木棍,如同一位即将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精准而有力地将棍尖指向了地图的核心区域。
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根小小的木棍尖端,聚焦在地图上,聚焦在拾穗儿那张虽然稚嫩却闪耀着智慧与决断光芒的脸上。
命运的审判,似乎在这一刻,悄然转向了存亡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