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章 不如女儿自己亲自科考,如何? (第2/2页)
可是,人心难测,前世陈允礼得了官身后,别说庇佑宋家,连她都因他而死了……
“父亲,”宋依白抬起头,目光清明,
“女儿知道您看重陈允礼的才学,想借他改变宋家处境。但您可曾想过,若是他根本考不中举人呢?”
宋文墨皱眉:“允礼是县试案首,怎会考不中?”
“女儿说过了,凤县最近十年出了十位案首,其中六位至今仍是童生,三位止步秀才,只有一位中了举。”
宋依白语气平静,“况且,就算是陈允礼中了举,也不一定能当上官,庇佑宋家!”
“父亲可知道,一个举人要等官缺,短则三五年,长则十余年。”
“这期间需要多少银钱打点?到时候还不是要我们宋家来填这个无底洞?”
宋文墨闻言,脸色微变。
他经商多年,自然明白其中利害。
这些年为了打通官府关系,宋家没少花银子。
若真如女儿所说,陈家这个窟窿怕是很难填满。
宋依白见父亲神色动摇,趁热打铁道:
“况且,就算陈允礼最后当了大官,您又怎么能保证陈允礼会庇护宋家,而不是嫌弃女儿出身商贾,为了前程休弃女儿,另娶高官之女呢?”
前世,陈允礼高中状元,春风得意……
却对着她这个托举他凌云志的发妻,露出了嫌恶冰冷的眼神。
他嫌弃她商贾出身,上不得台面,配不上他新科状元的身份。
更是在尚书千金有意于她时,贬妻为妾!
这一世无论如何她都不能重蹈覆辙,若是父亲执意要将她许给陈允礼,那她就算离开宋家,也要反抗到底!
宋文墨的脸色一寸寸沉了下来,显然也想到了这种可能。
他的指节无意识地摩挲着茶盏边缘,开始权衡这笔投资到底值不值得。
宋依白将他眼底的动摇看得一清二楚,当即上前一步,
“父亲!”
“与其把宋家的未来,赌在一个外人身上,不如让女儿亲自下场,考取功名!”
“如今大晟国,女子与男子享有同等资格,既可参加科举,亦可入朝为官——女儿定能为宋家挣得颜面!
护宋家一世之安……”
姜氏惊愕地看着宋依白,仿佛不认识她了一般。
女儿自幼聪慧,教过她的先生无不称赞她天资过人,一点即通。
可偏偏这孩子自小就对读书兴致缺缺。
姜氏还记得,自己曾苦口婆心地劝她用功:
“依白,你既有这份天赋,何不专心向学?将来纵不能如男子般科举入仕,多读些书明事理也是好的。”
可年方十二的宋依白却歪着头,不以为意地回道:
“娘,读书多辛苦啊。那些经义策论枯燥乏味,哪有管家算账、品茶弹琴来得有趣?”
“再说了,爹爹说将来要女儿嫁给有才学的公子。
读书让未来夫君去做便是,何须自己埋头苦读?”
自那以后,她便真的只把读书当作消遣,兴致来了就翻几页,没了兴致就将书本丢在一边……
这样一个向来视读书为辛苦、只愿在经商理家上施展才华的女儿,如今竟口口声声说要读书科举,怎能不让姜氏惊愕万分?
姜氏拉着女儿的手:“那科举之路何等艰辛,男子尚且熬白了头,你何苦去受那份罪……”
“况且,你从前不是最不耐烦读那些圣贤书吗?还说将来让未来夫君去考功名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