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弗洛伊德vs现代心理学 (第2/2页)
我看着这条消息,突然明白了什么。
第二天,我主动找到李教授办公室。
“教授,关于昨天课上对弗洛伊德的讨论,我有些想法。”
李教授从眼镜上方看着我,示意我继续说。
“我同意精神分析确实存在科学性的问题。但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弗洛伊德最大的贡献不在于他给出了正确答案,而在于他提出了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
李教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很有趣的角度。继续说。”
“比如他提出的潜意识概念,现在我们有fMRI研究证明确实存在无意识的信息加工;他关注童年经历,现在发展心理学有大量实证研究证实早期经验对人格的影响。也许弗洛伊德就像第一个画出地图的探险家,虽然地图上有错误,但他指明了探索的方向。”
办公室里安静了片刻,李教授突然笑了:“你很会思考,林同学。确实,在批判一个理论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的历史价值。看来你这学期的心理学史没有白学。”
走出办公室时,我感到一阵轻松。弗洛伊德老师飘在我身边,语气欣慰:“你很善于在批判中寻找智慧,小今。这正是学者应有的品质。”
那天晚上,我们宿舍进行了一场热烈的讨论。赵暖暖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完全是直男的臆想”,沈雨薇则觉得“至少他让大众开始关注心理健康”,周琪一针见血地指出:“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崇拜,也不全盘否定。”
躺在床上,我回想着这一个多月的学习经历。从最初对弗洛伊德的盲目崇拜,到听到尖锐批评时的不安,再到能够理性地看待他的贡献与局限——我感觉自己正在经历一次思想上的成长。
“弗老师,”我在心里轻声说,“我终于明白您为什么总是鼓励我多思考了。真正的学问不是记住谁对谁错,而是学会自己判断。”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弗洛伊德老师的身影在月光中显得格外宁静。
“你知道吗,小今,”他的声音带着笑意,“看着你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比我当年任何一项发现都让我感到欣慰。”
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在心理学的探索之路上,还有无数这样的思想碰撞在等待着我。但我不再害怕——因为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在不同的声音中找到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