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期末的试炼 (第1/2页)
寒假的热闹仿佛还在昨天,新学期却已过去大半。五月的北师大校园,杨絮纷飞,阳光灼热,图书馆里弥漫着期末季特有的紧张气息。
我面前摊着《实验心理学》的课本,上面密密麻麻的笔记像蚂蚁爬满了页边。连续三周的熬夜复习,让我的黑眼圈深得像是被人揍了两拳。
“小今,你的咖啡。”赵暖暖把一杯冰美式放在我手边,担忧地看着我,“你昨晚又没睡好吧?”
我揉了揉胀痛的太阳穴,啜了一口苦涩的液体:“还有三天就考试了,我总觉得准备得不够。”
这学期我选了六门专业课,每一门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理解。《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抽象难懂,《发展心理学》的理论错综复杂,《心理统计》的公式更是让我头皮发麻。
最要命的是《实验心理学》的课程设计。我和陈浩合作的“Stroop效应”实验报告还没写完,数据分析和讨论部分像两座大山压在心头。
“别太勉强自己。”弗洛伊德老师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少有的严肃,“过度疲劳会影响记忆提取效率。”
我知道他说得对,但焦虑像藤蔓一样缠绕着我。这是我大学生涯的第一次期末考试,如果考砸了,之前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
晚上回到宿舍,我发现沈雨薇正对着墙壁默默流泪。原来她《心理测量学》的模拟考只得了68分。
“我已经很努力了......”她哽咽着说,“为什么还是考不好?”
周琪叹了口气,递给她纸巾:“我《生理心理学》也好不到哪去,那些神经通路图看得我眼花。”
就连一向乐观的赵暖暖也愁眉苦脸:“舞蹈团的期末汇演和考试撞期了,我快分裂了。”
原来大家都在挣扎。这个发现让我莫名松了口气——至少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考试前夜,我收到了方舟的消息:“别紧张,你准备得很充分了。”
接着是原园从非洲发来的照片:她站在广袤的草原上,背后是壮丽的日落。“加油,小今!想象你正站在更广阔的天地里!”
这些简单的问候,莫名给了我力量。
第一门考的是《认知心理学》。走进考场时,我的手心全是汗。但当试卷发下来,看到那些熟悉的题目时,我的心突然安定下来。
“请阐述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模型......”
我深吸一口气,笔尖在纸上流畅地滑动。那些熬夜背诵的概念,那些反复理解的理论,此刻都化作了清晰的答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