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一篇论文的诞生 (第2/2页)
就在这时,我忽然意识到问题所在:“我明白了!我们的引言部分太技术化了,应该从更根本的问题开始——为什么我们要研究梦境与情感的关系?”
我重新打开文档,删掉了原本干巴巴的开头,写道:“梦境作为人类最普遍的心理体验之一,其情感特征一直被认为是理解潜意识活动的关键窗口......”
思路一旦打开,文字就流畅起来。当我停笔时,窗外已经露出了晨光。
论文提交前最后一周,我们进行了最后的打磨。检查每个参考文献的格式,确认每个数据的准确性,推敲每个句子的表达。
“这里应该用‘表明’而不是‘证明’,”我指着一段结论,“我们的数据还不够强。”
陈浩点头:“谨慎是好事。”
提交截止日那天,我们终于在系统里上传了论文。点击“提交”按钮的瞬间,我感到一阵虚脱般的轻松。
“我们做到了。”陈浩长舒一口气。
一周后,李教授把我们叫到办公室。他脸上带着难得的笑容:“论文我已经看过了,写得不错。我建议投稿给《心理学报》。”
《心理学报》!那是国内心理学界的顶级期刊。
从办公室出来,我和陈浩相视而笑。半年的努力,无数个不眠之夜,终于结出了果实。
当晚,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为我们办了个小型的庆祝会。大家挤在实验室里,分享着披萨和可乐。
“恭喜你们完成第一篇论文!”研二的张师姐举杯,“这是科研路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方舟也来了,他带来了一个蛋糕,上面用巧克力酱画着一个脑电波的图案:“为你骄傲。”
庆祝会结束后,我独自在实验室多待了一会儿。打开电脑,看着那篇凝聚了无数心血的论文,心里百感交集。
“感觉如何?”弗洛伊德老师问。
“像送自己的孩子出门远行,”我轻声说,“既期待又舍不得。”
我知道,这篇论文只是开始。它可能会被接受,也可能会被拒绝;可能会引发讨论,也可能会无人问津。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窗外,雪花又开始飘落。这个冬天,我们不仅收获了数据,更学会了如何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将想法转化为文字。
第一篇论文的诞生,标志着我从一个知识的学习者,开始向着知识的创造者转变。这条路还很长,但至少,我已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而我知道,无论这篇论文最终命运如何,这段为之奋斗的经历,都将成为我科研路上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