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挣点儿小钱 (第1/2页)
才一会儿功夫,芳芳就骑着电三轮来了。
胡名果然也跟来了。
村里好多人家为了孩子读书,都去镇上、城里买房子了。
剩下的在村里的留守儿童,也趁着暑假奔赴去爸爸妈妈打工的城市,跟家人团聚去了。
胡名在村里就没有几个玩伴,他胆子大,天天都想着进山。
要不是有胡名奶奶镇压着,胡名说不定真会翻过老屋,进山。
“夏夏姐,我们来了!”
两人帮着简星夏把板栗搬上三轮车,听说她要去镇上卖板栗,两人都想跟着去。
简星夏可不敢答应:“城里生意不好做,要转一下午,热得很。”
芳芳想了想说:“那我去找我同学。”
胡名羡慕极了,但他既没有能找的同学,又不可能跟着简星夏转悠一下午,只能遗憾在村里下车。
芳芳倒是求了陆阿婶,准许她去镇上找同学玩儿了。
有人坐三轮,简星夏开得更慢一些。
等到了镇上,在芳芳同学家附近放下芳芳,简星夏转头就去卖板栗了。
这次来的时间点不好,大热天的下午一两点,街上都没什么人。
简星夏就去之前想好的少年宫,结果一共也才卖出去两袋。
没办法,摆地摊就是不稳定,太吃天气和地点了。
简星夏觉得以后要么早上来,要么就干脆下午三点多才出来,卖四点到七点这个时间段。
她在镇上到处转悠,感觉金门镇比起来很多城市,还是落后。
大概是因为金门这里全是山,没有办法修机场,铁路也只有货运铁路,想去别的省市,都只能先坐大巴去市里转车。
金门镇之所以得名金门,也是因为绵延不绝的山脉围住了金门镇,只留下一条宽阔的大路,像是古代的“关门”,易守难攻。
放在以前,守着大山,金门镇的确不愁吃喝。
只是到了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候,金门镇的地理位置都很吃亏,外面已经通上高铁、地铁、飞机了,金门还只能坐大巴,从唯一的“金门大道”出去。
不过,城市发展得慢,也有好处,
到处都是生活气息,楼房也大多低矮,都是五六层的居民小楼。
绿化特别好,空气里全是周围大山带来的负氧离子,故而金门镇也称为长寿镇。
这点简星夏深信不疑,姥姥就是九十岁才过世的,陆阿伯六十了,在村里也只是“伯伯”辈,跟胡名奶奶和老胡奶奶他们比,还算年轻的。
简星夏在镇上悠闲地逛着,在车站附近摆摊摆到四点多,陆陆续续卖了一二十包板栗。
幸好四点之后去居民区摆,生意才又好了起来。
只是不如昨天,一直摆到快六点,芳芳借同学的手机给她打电话,也才卖了六七十包。
收入487元。
简星夏叹口气,她这还是占了没成本的便宜,算是净收入。
这要是进货摆摊,四百多的营业额,能挣一百就算不错了。
简星夏去接芳芳的路上,看到一辆大号电三轮在卖各种锅巴麻花小米酥桃酥饼干那些,八块到十四块不等。
简星夏就买了一百块钱的,放在车上。
接到芳芳,两人吃了两根麻花垫吧垫吧,抓紧时间往家赶。
幸亏金门虽偏,但国家没有放弃金门,回家的路都是沥青路,还有路灯。
一直到山里,还有水泥路通到村里。
简星夏把芳芳送回家之后,照旧先去给胡名奶奶说一声:“胡名奶奶,我回来了,一会儿把东西送家去,我再把车还回来。”
胡名奶奶一看,这都快七点了,忙叫她今天不用还:“大晚上的,就别跑了,你早些回去,明天后天还都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