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山路野果 (第1/2页)
梁程程得意一笑:“小小功课,不值一提。”
简星夏乐道:“你比我还了解陆安村啊。”
梁程程俏皮道:“那可不,朋友是朋友,安全归安全,我总不能毫无防备地进大山吧。”
开过玩笑,梁程程收起戏谑,认真道:“夏夏,我这次一是来看你,二也是想看看陆安村这边有没有一些特色的食材,能用在我爸爸公司里的。”
梁程程的爸爸是开餐饮公司的,规模不小,最多的时候全国门店两百多家。
但这几年餐饮业卷得欲生欲死,梁程程家的产业也受到了不少冲击。
梁爸爸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将梁程程的姐姐送出国,学习先进的中央厨房供应链管理。
而梁程程则留在国内,准备利用中国本土的特色食材,尤其是药膳,打造出民族特色品牌。
选择学农学,就是为了保证特色食材的产出平稳。
梁程程说:“要想打造餐饮品牌,前端的供应链一定要提前考察,不然食材供应不稳定,品质参差不齐,是很影响品牌形象和发展的。”
简星夏今天蹲在汽车站看车流,心里想的也是这个。
陆安村及金门镇下的二三十个乡村,大多都是依山而居,有着天然的粮仓优势,在过去物资不发达,吃不饱饭的年代,这里的确就是“金门”。
但最近二三十年,大家所求的不再是“吃饱”,而是“吃好”。
可受制于祖祖辈辈的小农思想,还有交通不便的劣势,大家要么守着金山当土坡,要么,就出去打工挣钱。
也就是近几年,扶贫政策下来了,路修好了,才开始有些发展起来的迹象。
两人边聊边开车,感觉没一会儿就进了山。
进山后,梁程程就不说工作了,满眼都是新奇。
“妈呀,你们这里真是山连着山啊!”
“哇哇哇,路边怎么还有枣子树?种的吗?”
简星夏笑道:“野生的。”
陆安村这条路,平时也就村里人走走,要不是前两年铺了水泥,现在估计也是杂草丛生。
至于路边的树嘛,不全是野生的,简星夏听姥姥说过,以前村里的人去镇上,都是走着去的。
十几公里,又累又渴,带水和东西又重。
于是大家就慢慢的形成了一个规矩,从家里带些枣核、桃核、橘子籽儿、西瓜籽儿什么的,赶路的时候撒在路边。
要是家里的老树爆了小苗,有多的,也都带上,找地方种上。
反正就这么随便撒撒种种,天生天养。
但这么做的人多了,两三年下来,路边的果树也渐渐长大了。
再过两三年,陆陆续续就都结了果子。
大家赶路的时候,再也不用饿着肚子,或者背重重的水了。
饿了,路边摘俩桃,也能顶一顶。
渴了,就更好说了,西瓜摘一个,一拳捶开,汁水四溢,吃不了一个,就能解渴。
还有橘子,李子,都是能润一润嘴巴的。
所以这些树,既是野树,也不全然是野树。
梁程程听得入神:“真有意思,更没想到这些果树竟然都保留下来了。”
简星夏苦笑道:“没办法呀,从村里出来就这么一条路,祖祖辈辈都是走这条路,后来修大路,也不过是把原来的路扩宽了一点而已。”
因为不管是规划还是拆迁,都轮不到陆安村这种坐落在山卡拉里的小村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