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一罐鸡汤 (第1/2页)
走在山间的小路上,胖婶觉得连风都是甜的。
这日子真好呀!
她在庄子上吃得饱饱的,想用多少油用多少油,想吃多少肉吃多少肉。
庄子上的东家小姐,比以往帮过厨的所有东家都好!
一点儿不挑事儿,请厨子就让厨子做厨房的主。
不像以前接过的活儿,东家的人恨不能把眼睛贴在她手上,哪个菜多舀了半勺盐,都心疼得打哆嗦,嘀嘀咕咕半天。
胖婶在山庄的厨房里,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她说要加的菜,东家小姐没有不同意的。
她说忙不过来,东家小姐就请人来帮忙、打下手。
天呐!
胖婶忍不住哼歌,这样式儿的帮厨活计,别说东家小姐给的报酬高了,就是不给钱,她也愿意去做。
就图一个——舒坦!
手艺人能有一个好地方摆弄手艺,那都是求之不得的。
胖婶心里美美的,路边的柳树也被风吹得微微摆动,胖婶更高兴了。
到了大红家,正是下半晌的时候。
大红婆家的男人们都下地了,就大红的婆婆在家洗衣做饭,带最小的两个孙子孙女。
胖婶来的时候,大红婆婆正在晾衣裳。
一见到胖婶,大红婆婆就不高兴,阴阳怪气地说:“哎哟,亲家母来了啊,真是不巧,我家刚吃过晌午饭,不然就留亲家母一块儿吃饭了。”
胖婶可不管这些,直接就问:“我闺女呢?大红在屋里不?”
她来得名正言顺。
当初梁家为了求娶大红,可是在媒婆的见证下,说清楚了西屋归梁二顺和大红的。
东屋则是梁大顺一房的。
说是等梁二顺成亲后,梁家正式分家,梁父粱母就带着年纪还小的梁三顺,去老屋住,将来老三大了,成亲了,老屋就归老三。
老两口老了,就由三房轮流供养。
可等大红成了亲,梁家就开始一拖二拖,扯谎说是老屋年久失修,要修了才能住。
拖来拖去,大红刚知道怀孕的那个月,老屋被一场雨水冲垮了半边。
这下好了,彻底搬不走了。
梁母还怪上大红了,说大红肚子里的娃跟梁家犯冲,一来就把梁家的老屋给冲垮了。
在孝道比天大,流言压死人的地方,大红和梁二顺也没法子,总不能真让爹娘/公婆去住垮塌的老屋,于是分家的事儿就这么搁置了。
胖婶听说后气得不行——她都打听过梁家确实有个老屋,离得不远,一个村头,一个村尾。
就是忘了打听老屋的光景如何,还能不能住人!
现在这情况,她也没法子。
但好在梁二顺也不是个软蛋,见爹娘对大红态度不怎么样,就主动求了丈母娘胖婶。
三人一通里应外合,红脸白脸地唱着,把分家的事儿给推动了一半——住还住在一块儿,吃也在一块儿吃。
但是吧,二顺和大红分得四亩田地,自己种,交粮食给梁父梁母,才能一块儿吃饭,农忙时,还得帮梁父粱母种地。
但闲暇时,自己打零工、干散活儿挣的钱,不用往公中交。
相应的,公中也不会出钱给孩子洗三、摆酒什么的。
说白了,就是住在一个屋檐下的,搭伙吃饭罢了。
因而,胖婶来去自如:“这西屋是我女儿女婿的,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看不惯,有本事让他们来赶我啊!”
胖婶巴不得女婿能“赶”她,那她闺女也能“赶”走公婆。
可惜了,俩孩子老实巴交的,加起来脾气没有她一般硬。
梁母气得要死,但是分家这事儿的确是她故意隐瞒老屋情况,做了手脚,理亏在先。
因此只能眼睁睁看着胖婶伸手推门,如入无人之境。
胖婶进了院子,将两个小陶罐,还有一大包荷叶包着的剩菜举得高高的。
“亲家母,确实不巧啊,你们家刚吃过是晌午饭,你看我这,带了好些吃的来,瞧瞧,老母鸡汤!还有茶油鸭子!“
“这一大包你看看,都是肉啊!烧肉、腊肉,好些呢!”
胖婶啧啧有声:“可惜了,亲家母你刚吃完晌午饭,这会儿撑得打嗝吧?硬是吃不下啊!”
梁母两眼怒瞪——她能吃下!那可是老母鸡!茶油鸭子!她能吃下!
可是,说才吃过晌午饭,不好留胖婶吃饭的人,正是她自己。
这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胖婶拎着东西,进了西屋。
……
西屋里,大红早听见外面的动静了。
见到胖婶来,大红从床上坐起来,眼睛里充满期待。
“娘,你去帮厨了?带了菜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