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网络奇遇:“牧羊人”的密语 (第1/2页)
冰冷的绝望,并非瞬间将她吞噬,而是像一种具有腐蚀性的液体,从四肢末梢开始,一寸寸地向上蔓延,所过之处,先是带来刺骨的寒意,随即是神经末梢传来的、细微却无法忽视的麻痹感,最后凝固成一种沉重的、令人窒息的僵硬。林晚的指尖,就那样悬停在老旧键盘上方几毫米的空中,像是被无形的冰霜冻结,连最微小的颤抖都无法做到。
屏幕上,那张色彩鲜艳、充满生活气息的照片,与她此刻身处的这个昏暗、污浊、弥漫着电子设备焦糊味和陌生体味的阴暗角落,形成了最残酷、最荒诞的对比。女儿笑笑专注搭积木的侧脸,那长而翘的睫毛在客厅温暖灯光下投下的细小阴影,甚至她粉色睡衣上某个不易察觉的、昨天刚蹭上的一点草莓酱渍……所有这些细节,都像一把把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她的视网膜上,烫在她的灵魂深处。
家。昆明。那个她拼尽一切想要守护的、散发着阳光和洗衣粉清香的小小港湾。她以为那是风暴中最后、最坚固的锚点。此刻,这个锚点却被一张来自地狱的实时照片,轻易地、残忍地击碎了。那只无处不在的“眼睛”,不仅冷酷地洞察着她亡命天涯的每一个狼狈瞬间,更将冰冷粘腻的触须,毫无顾忌地伸向了她生命中最柔软、最不容侵犯的圣地!
一股原始而暴烈的冲动,如同火山熔岩般从心底最深处轰然爆发!她想嘶吼,想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那个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窥视者!她想用双手砸碎这台散发着不祥光芒的显示器,想摧毁这个房间里所有连接着外部世界的机器!她想立刻冲出这个令人作呕的地方,不顾一切地买最早一班的机票飞回昆明,想把那个胆敢将目光投向笑笑的杂碎揪出来,用最残忍的方式撕成碎片!
母亲保护幼崽的本能,几乎要彻底冲垮她苦苦维持的理智堤坝。
但,就在那毁灭的浪潮即将淹没她全部意识的最后一刹那——
她死死地闭上了眼睛。
指甲,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深深陷进了掌心的软肉里,带来一阵阵尖锐而清晰的刺痛。这疼痛,像一根冰冷而坚韧的丝线,强行拉扯着她即将失控的灵魂,将她从情绪的悬崖边缘硬生生拽了回来。她开始用力地、深长地呼吸,每一次吸气,都仿佛在吞咽着混合了灰尘和绝望的冰冷空气,每一次呼气,都试图将胸腔里那团灼热的恐惧与愤怒挤压出去。
恐惧,当它浓郁到超越某个临界点时,反而会发生奇异的嬗变,如同恒星坍缩,最终沉淀出一种异样的、近乎绝对的冷静。
她猛地重新睁开双眼。眸子里,所有属于“林晚”——那个疲惫的、隐忍的、为生计奔波的母亲和职员——的惊慌、无助、愤怒与绝望,都被一种强大的意志力强行压榨、提纯、然后像丢弃垃圾般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只属于“弥涅尔瓦”的、如同经过冰河淬炼过的猎手般的锐利,以及一台精密仪器般的无情计算。
对方在向她展示力量。用一种最卑鄙、也最有效的方式,在进行心理威慑。这张实时照片传递的信息再明确不过:我知道你的软肋在哪里,我随时可以触碰它。这既是警告,也是威胁。
但,反过来想,这也意味着,对方暂时还不想,或者因为某种限制而不能,直接对笑笑和她的家人采取物理上的伤害行动。他们更倾向于用这种精神施压的方式,来迫使她屈服,或者……犯错。
这,就是她的窗口期。渺茫,却真实存在。
她必须反击。用她唯一还熟悉、还信任的方式——在这片由数据和代码构成的黑暗丛林里。
她没有再去碰那个静静躺在接口里、存储着“方舟”核心数据的移动设备。那里面可能藏着真相,但也可能是一个更加精致、更加危险的陷阱,一个连接着“国王”和那只“眼睛”的直接通道。在拥有足够的防御和解析能力之前,贸然打开潘多拉魔盒,无异于自杀。
她需要信息,需要外界的连接,需要在这个看似密不透风、天罗地网般的围剿中,找到一个可以利用的缝隙,一个潜在的盟友,或者至少,一个能够交换情报的节点。
她的手指,重新落在了那油腻而冰冷的键盘上。这一次,动作稳定得没有一丝一毫的颤抖,仿佛那不再是血肉之躯,而是某种精密的机械构造。她迅速打开数个命令行窗口,指尖飞舞,启动了一系列复杂的反追踪、数据清理和环境伪装程序。动作流畅而高效,如同一个顶尖的刺客在潜入目标区域前,耐心而细致地擦拭掉自己留下的每一枚指纹、每一根发丝、每一个可能暴露行踪的微小痕迹。黑网吧提供的匿名系统只是最基础的保护壳,她需要在其上构筑起属于自己的、更加坚固的临时壁垒。
完成这一切后,她才打开了一个极其冷门、需要特定密钥和权限才能访问的、完全独立于主流浏览器的匿名窗口。在层层代理服务器和军用级加密协议的包裹下,她的数字身份如同穿上了隐形衣,小心翼翼地登录了一个几乎被自己遗忘在记忆角落、注册后从未发布过任何内容的小红书账号——“@晚风吹不动”。
这个账号,是她多年前出于某种未雨绸缪的直觉随手注册的,没有任何个人动态,关注列表和粉丝数都是刺眼的零,像一颗被刻意埋藏在数字世界最底层尘埃里的、毫不起眼的种子。此刻,它成了她投向无边黑暗中的第一颗探路石,承载着她渺茫的希望。
平台的首页瞬间刷新,充斥着各种精心修饰过的生活分享、令人眼花缭乱的美妆教程和浮夸的消费主义展示,与她现在所处的这个绝望、阴暗、危机四伏的现实境地形成了近乎荒诞的割裂感。她无视这些虚假的光鲜,眸光锐利,直接在搜索栏输入了一本几年前曾一度畅销、但如今在流行浪潮中已逐渐变得冷门的悬疑小说名字——《无影之门》。
很快,找到了一条关于这本书深层解读的热门笔记,评论区颇为热闹,聚集着不少悬疑爱好者。她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周围污浊的空气化作力量,指尖在键盘上敲下一行看似普通、完全可以混入众多读者求知讨论中的评论:
“刚重读《无影之门》,还是没想明白主角最后到底是怎么从‘观察者’无处不在的监视下逃脱的?那个‘门’的隐喻,有高人能解析一下吗?在线等,挺急的。”
评论发出,光标在输入框末尾闪烁了几下,随即沉寂下去。她的讯息,如同投入浩瀚大海的一粒石子,瞬间被无数新的回复和点赞淹没。
时间,在等待中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像是在燃烧她本就已所剩无几的生命线。她紧盯着屏幕,不敢有丝毫放松,但眼角的余光却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时刻警惕地扫描着网吧内任何细微的动静。旁边那个戴着黑色兜帽、从她进来后就几乎没改变过姿势的人,是真的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顾客,还是……伪装精妙的监视者?远处角落里传来的轻微咳嗽声,是真实的,还是某种信号?
压抑的氛围几乎要让空气凝固。
几分钟后,就在她内心的焦灼几乎要达到顶点,准备放弃这条看似无效的路径,转而尝试其他更直接、但也无疑更危险的联系方式时——
“叮。”
一声极其轻微、却在她高度集中的听觉中被放大了数倍的系统提示音,突兀地响起。(她之前特意调高了此网页应用的音量,以防错过任何可能的回应。)
一条新的回复提示,出现在她那条评论的下方。
她的心脏猛地一跳。
点开。
回复者的ID,映入眼帘:“@Shepherd”。
头像是一片深邃的、仿佛能吸收所有光线的黑暗宇宙背景,其中点缀着缓慢旋转的、散发着幽冷光芒的星云。
而回复的内容,更是让林晚浑身的血液似乎都在这一刻缓慢了下来,带着一种冰冷的重量:
“答案不在书里。监视源于‘光’,想要隐匿,就得躲进‘影’中。你需要的不是对虚构故事的解析,而是一个真实的坐标。东经102.73,北纬25.05。去那里,找第三街区,B107。”
林晚的瞳孔,控制不住地微微收缩。
“牧羊人”?这个ID……带着一种引导与守护的暗示,却又透着几分难以捉摸的神秘。
坐标!东经102.73,北纬25.05!她对这个坐标范围太熟悉了!几乎不需要在脑中转换,她就清晰地知道,那是昆明附近,一个以花卉种植和宁静慵懒氛围著称的郊区小镇!距离她父母家,甚至不到三十公里!
这个神秘的“牧羊人”,不仅直接回应了她隐晦的求助,更是给出了一个如此靠近她女儿所在地的、精确到门牌号的坐标!
是巧合?概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是对方早已掌握了她的全部底细,甚至包括她的家庭信息?这是一个利用她母性本能精心设置的新陷阱?精准,致命,直击要害。
但……还有一种微弱的可能:这或许是黑暗中唯一可能伸出的、真正的援手。对方知道她的处境,知道她的软肋,并且,将碰头地点选在了靠近她软肋的地方,这本身或许就是一种姿态?一种表示“我能触及,但未必是敌人”的微妙信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