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六章 (第1/2页)
“关我什么事?人是你叫来的,你自己想办法。”
贾张氏转身往屋里走。
反正门和椅子都修好了。
她就是不给钱,木工师傅能把她怎么样?
“哎,你们婆媳俩的事我不管。”
“可我的工钱总该结吧?”
木工师傅急了。
从中午忙到现在,一口水都没喝上,被贾张氏耍得团团转。
木匠师傅一直在等秦淮如回来结工钱。
可秦淮如回来了,还是没打算给钱。
木匠实在忍不下去了。
“师傅,要不这钱过几天再给?”
“等发了工资,我一定补上。”
秦淮如想拖时间。
其实她口袋里有钱。
如果开工前就让付钱,
她可能也就给了。
现在门窗桌椅都修好了,
贾张氏死活不肯出钱,
秦淮如也打起了小算盘。
“这哪行!我就靠这点手艺吃饭。”
“要是都像你这样,我全家都得喝西北风。”
木匠大声喊道。
“那您说怎么办?”
“我们孤儿寡母,实在不容易。”
秦淮如装出一副苦相。
她惯用的手段——
反正我们是弱势,你不敢动我。
“好家伙,今天总算见识了。”
“工钱要不回来,这些东西是我修的,我得拿走。”
木匠从工具包里掏出螺丝刀,
直奔贾家大门。
三下五除二开始拆门板。
“师傅,您这是干什么?”
秦淮如顿时慌了。
“没钱就拿门抵债!”
“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来我家取门。”
木匠动作麻利。
不一会儿就把大门卸了下来,
扛在肩上就要走。
“哎哟!快放下!”
“这是我家的门,你敢拿走我就去告官!”
贾张氏急得跳脚。
这大晚上的没门怎么过。
咚!
“告!现在就去!”
“快点!”
木匠把门板放在地上。
“师傅,你搬走也没用,等我家有钱了,一定给你结账。”
秦淮如轻声劝道。
“你们不报官是吧?那我报!”
“什么人!傻柱那王八蛋呢?给我揽的什么烂活!”
木匠气得直跺脚。
一大早就来干活,午饭都没吃上。
为了讨工钱硬等到下午。
光听两个女人唠叨。
“谁在背后说闲话?”
正巧傻柱提着饭盒过来。
“傻柱!你给老子介绍的什么客户!”
木匠抓住正主发牢骚。
院子里的人刚下工不久。
听到贾家门前吵闹,都围了过来。
听完木匠的抱怨,
“贾家婶子,人家干活了,工钱该给。”
“就是,要是都这样赖账,咱们院的脸往哪搁?”
“这事太缺德,难怪师傅要拆门抵债。”
邻居们七嘴八舌地指责贾家。
“站着说话不腰疼!说得漂亮,你们倒是掏钱!”
贾张氏叉着腰对人群喊。
“又不是我家换门,凭什么我出钱?”
“真厚脸皮,我欠你们贾家的?”
众人针锋相对。
贾家门前吵得沸沸扬扬。
张宏明刚进院子,正赶上这出戏。
他站在一旁看热闹,
嘴角带着看戏的笑意。
“贾家这事确实不对。”
“不过他们真的困难,要不您宽限些日子?”
傻柱弄清楚后,
反而觉得木匠小题大做。
贾家确实拿不出钱来。
木工师傅气得直跺脚:“傻柱,你真行,以前怎么没看出你是这种人!”
“这事没完,我今天必须报警!”木工师傅愤愤地说,后悔自己看走了眼。他没想到,平时熟识的傻柱不但不帮忙,反而在关键时刻落井下石。
易忠海出面调解:“院里的事就在院里解决,别去派出所。刚才的事我都听见了,一定会给你一个交代。”
“这位是我们院的壹大爷,大家都听他的。”傻柱向木工师傅介绍道。
“我只要六块钱工钱,拿钱就走!”木工师傅坚持道。
易忠海转向贾家人:“贾家嫂子,淮如,你们商量一下凑六块钱出来。人家干活,该给的钱就得给。”连他都觉得这事做得不地道,天下哪有这样办事的?
秦淮如先开口:“我这儿只有三块钱。”
贾张氏想了想,也说:“我这儿只有一块两。”
傻柱帮着劝:“师傅,您看贾家这情况,孤儿寡母不容易。要不您收五块算了?”
木工师傅有些动摇,他确实被贾家人折腾得够呛。贾张氏暗自得意,觉得自己这招高明,拖到现在还能省一块钱。
“少一块都不行!”木工师傅突然又强硬起来,“一毛钱都能买两个鸡蛋呢!再说等了一下午,到头来还少拿一块钱,想想就憋屈!”
张宏明脸上带着笑说道:
“一分钱都不能少。”
木匠想起贾家人的刁难,火气更大了。
“张宏明,就你话多。”
傻柱气得直跺脚。
眼看木匠快要松口了,张宏明突然插话搅局。
“缺德玩意儿早晚遭雷劈。”
贾张氏急得直跳脚。
“干活拿钱天经地义。”
“倒是有些人总想占便宜,那才要遭报应。”
张宏明语气平静,根本不把贾张氏的咒骂当回事。
“张宏明,你少说几句。”
“贾家嫂子,你们出三块钱,这事到此为止。”
易忠海沉声喝道。
贾张氏终于撑不住了,被众人指责得抬不起头。
婆媳俩各自拿出三块钱。
木匠接过钱,拎起工具袋,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家门还没装上呢!”
秦淮如在后面喊。
木匠早就跑不见了,心里发誓再也不接贾家的活。
干活时受气,要钱时更受气。
看完热闹,张宏明开门进屋,拿着竹竿取下屋檐下的筛子。
满满一筛子腌好的鱼肉片,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这么多鱼肉,你可真会享受。”
闫阜贵羡慕地咂嘴。
“这些够吃半个月了吧。”
“要不要来我家,让你嫂子炒几个菜喝两杯?”
许大茂热情邀请。
晒好的鱼干用油煎香,配上姜蒜芹菜最是下饭。
那味道真是妙不可言。
绝佳的下酒菜。
“改天一定要尝尝嫂子的手艺。”
张宏明嘴角微微上扬。
刘海忠眼中闪过羡慕,心里盘算着回家让老伴也买条鱼回来。
照着张宏明的做法做。
“张宏明,你哪来这么多鱼?”
贾张氏眼睛瞪得圆圆的。
恨不得从眼眶里伸出两只手,把那些鱼全抢过来。
“关你什么事。”
张宏明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
“我瞧你像特务,不然哪来这么多好东西。”
“又是鱼又是肉的,你哪来这么多票?”
贾张氏气得直跳脚,开始扣帽子。
“贾家嫂子,这话可不能乱说。”
闫阜贵连忙提醒。
建国初期,潜伏的特务很多。
这些人暗中破坏,窃取情报,严重阻碍国家建设。
是重点打击对象。
一旦发现,绝不留情。
张宏明心里一紧。
偶尔吃顿好的倒也没什么。
要是天天大鱼大肉,院里人难免起疑。
特别是贾张氏这种眼红的人,保不准会去举报。
“宏明,你这鱼确实多了些,给大家说清楚,省得大家猜忌。”
易忠海也开口询问。
“这两条鱼是我从什刹海钓鱼的人那儿买的。”
“四毛一斤,花了六块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