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第八十五章 (第2/2页)
秦淮如解释道。
“哼,早点回来。”
“要是让我发现你在外头勾搭野男人,看我不撕烂你的嘴。”
贾张氏恶声恶气地威胁道。
“知道了,妈。”
秦淮如提起布包袱正要出门。
“等一下,让我看看你包袱里装了什么。”
贾张氏狐疑地看着包袱。
她一把抢过包袱翻了个底朝天,生怕秦淮如偷偷带东西去娘家。
“妈,我们家现在这么困难,我哪还有东西带回去。”
秦淮如委屈地说。
“没带就好。”
“对了,这次回去顺便问问你爹娘,看能不能借点钱回来。”
“我们家都这样了,他们当外公外婆的也该帮衬点。”
贾张氏把包袱扔还给秦淮如。
“好,我去问问。”
秦淮如撇了撇嘴。
心里早已把贾张氏骂了无数遍。
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
哪有让外公外婆来养外孙的道理。
再说秦家在乡下天天靠地里吃饭,吃了上顿没下顿。
哪有本事接济贾家。
这些话她只能藏在心里,一个字都不敢说出口。
秦淮如走出家门。
“姐,你今天真漂亮。”
傻柱看见了,咧着嘴笑,忍不住夸了一句。
眼神直勾勾的,像是饿狼看见了肉。
秦淮如抿着嘴一笑,没有回应。
傻柱顿时浑身酥软。
秦淮如心里得意,脚步轻快地走到张家门前。
故意停下,朝屋里看了一眼。
张宏明正在吃早饭。
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抬头往外看。
目光落在她身上,微微一愣,露出一丝惊讶。
大红衣裳衬得她皮肤白皙如雪,淡淡的妆容,眼波流转间尽是妩媚。
确实引人注目。
秦淮如敏锐地捕捉到他眼中那一闪而过的亮色。
故意挺了挺腰,胸脯微微抬起。
心里那股得意更浓了。
张宏明却低头继续喝粥。
秦淮如嘴角一抽,抬脚离开了四合院。
她没急着去坐公交。
先去了菜市场。
称了一斤猪肉,拎了一条活鱼。
又进百货店买了五斤瓜子、花生、奶糖之类的零食。
全是她平日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和票。
拎着大包小包,这才上了开往乡下的公共汽车。
颠簸了一个半小时,终于踏上了秦家村的土路。
秦淮如昂首挺胸,步伐稳健有力。
她秦淮如,如今风光回村!
那件大红衣服在一片灰蓝黑的人群中格外显眼。
没走几步,就有村民认出了她。
“哟,这不是老秦家的闺女吗?怎么突然回来了?”
“回娘家呗!你看她手里提的,还有鱼还有肉……”
“城里人就是阔气,回门礼都这么讲究。”
“说不定她在城里天天吃这个呢!”
村里人眼红地看着秦淮如手中的鱼和肉,纷纷议论:“城里人日子就是过得滋润,我们可比不上。”
听到这些闲话,秦淮如嘴角微扬,腰杆挺得更直了。虽然在贾家总受婆婆气,但回到乡下,她依然是村里最风光的姑娘。
“老秦!你家闺女回来啦!”
“还带着鱼和肉呢,快去迎迎!”
“老秦,你闺女在城里出息了!”
几个热心的乡亲跑去给秦父报信。
秦家二老连忙迎出门。这个嫁到城里的女儿,在他们眼里就是全家的骄傲。
“爸,妈。”秦淮如看见父母,眼圈一下子红了。上次见面还是丈夫贾东旭去世的时候,两年时间,父母竟变得如此苍老。
“回来就回来,带这么多鱼肉干什么?”
“就是,这么多我们也吃不完。”
老两口嘴上说着埋怨,声音却格外响亮,脸上满是骄傲。
“女儿平时不能在跟前尽孝,这点东西算不了什么。”秦淮如语气真挚。
邻居们纷纷议论:
“淮如从小就很孝顺。”
“是,真有出息。”
“可惜是个女娃,不然老秦早就享福了。”
“别站在外面了,快进来!”秦父大声招呼。
“爸妈,我还买了些零食,给乡亲们分一分吧。”秦淮如轻声说。
秦淮如解开布袋。
“你这丫头,怎么这么不会过日子,买这些零食干什么?”秦父摇头叹气。
“花了不少吧?”秦母问。
“不多,都是小钱。”秦淮如抿嘴一笑。
“老秦,淮如现在是城里人,城里还缺钱?”
“就是,你们有福不知道享。”
“淮如是咱们这儿最出息的女儿,还惦记家里,你们真是前世修来的福。”
邻居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好话。
“哎,我们天生就是劳碌命,哪会享福。”秦父抓了一把瓜子花生,笑着分给周围的人。
一群脏兮兮的孩子围了过来,秦母一个个发糖,孩子们欢天喜地,吵闹不停。
“淮如,你还是这么漂亮。”
“真让人羡慕,嫁到城里过好日子。”
一个脸色憔悴、皮肤黝黑的妇人牵着三个孩子走过来。
“静霞,好多年没见了。”
“这是你的孩子?”秦淮如笑着打量,心里泛起一阵波动。
当年一起长大的姐妹,因为嫁的地方不同,如今已是天差地别。
同样生了三个孩子,秦淮如觉得自己比静霞年轻十岁不止。
这个念头让她心底的优越感更加强烈——当年的选择果然没错。
“原本是四个,三月份老三生病,没救过来。”妇人声音颤抖,眼眶泛红。
“唉,真可怜。”
“来,阿姨给你们糖吃。”
秦淮如轻叹一声,朝那三个孩子招手。
三个孩子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眼神中夹杂着羡慕、渴望和对城里人的敬畏。他们怯生生地站在那里,不敢靠近。
秦淮如起身抓了一把瓜子花生,又加了几颗奶糖,全都塞进妇人手里。
“谢谢,太谢谢了。”妇人连连道谢,带着孩子离开了。
看着她们的背影,秦淮如想起了棒梗。幸好自己嫁进了城里,否则儿子恐怕也会像这些孩子一样面黄肌瘦,哪会有现在的机灵劲儿。
东旭走后,我和你娘总担心你在城里吃苦。」秦父欣慰地说,「这次见到你,总算安心了。」
「我接了东旭的工作,每个月能挣三十多块。」秦淮如回答,「家里有婆婆照顾,日子还能过。」
「老天爷!秦淮如一个人竟然能挣三十多!」
「这钱顶得上三个壮劳力!」
「难怪城里人过得好,这钱来得太容易了!」
「还是城里好!」
周围的村民纷纷感叹。
「好,好。」秦父大声说,「等孩子们长大了,日子会更好。老婆子,快去做饭,别饿着淮如。鱼和肉都做上,别省着。」
秦母提着鱼肉走向灶台。
「今天淮如回来,各位长辈都来家里吃饭吧。」秦父一边给邻居们递旱烟一边说道。
老秦乐呵呵地分发食物。
「不用了不用了。」
「这些大鱼大肉,我们可吃不惯。」
「老秦,等淮如更有出息了,说不定还能接你去城里享福呢。」
乡亲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享什么福,只要孩子们过得好就行。」
「不过说实话,我家这个闺女从小就和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
秦父坐在小板凳上,满脸得意地夸耀。
大家围坐在他周围,时不时附和几句。
不一会儿,秦母开始上菜。
众人识趣地离开了。
秦父收起小板凳,招呼秦淮如一起吃饭。
「这次回来有什么事吗?」饭桌上,秦父问道。
「我们院里有个小伙子想找对象,我想带京如去看看。」
「如果成了,也算是给她找个好出路。」秦淮如说。
「哎呀,这可是大喜事!」秦父喜出望外。
吃完饭,秦父去了弟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