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三百零一章 迅速扩张 (第2/2页)
山城的八月像个蒸笼,吴浩站在南山观景台,看着飞行器在楼宇间穿梭,螺旋桨搅动的气流将嘉陵江的水汽卷上三十层高楼。李工递来的温度检测仪显示47℃,飞行器电池舱的散热口正喷出白雾,那是林薇团队新改的液冷系统,管道里流的不是水,而是从安西运来的石墨烯冷却液。
“吴总,“本地工程师小王指着手机地图,“解放碑的导航信号在楼宇间会漂移,昨天有架测试机差点撞上广告牌。“吴浩接过他的手机,屏幕上的飞行器图标像喝醉的萤火虫,在摩天大楼的峡谷里东倒西歪。远处,林薇正带着团队在洪崖洞的吊脚楼群里架设信号增强器,她的安全帽上别着枚自制徽章,用山城火锅的九宫格图案改的,每个格子里写着不同的避障算法代号。
深夜的临时实验室里,吴浩发现林薇趴在键盘上睡着了,脸颊贴着张画满红线的山城地形图。图上,飞行器的航线被标成立体的“8“字形,旁边用铅笔写着:“像过山车轨道那样设计爬升角,让游客体验低空观景时不晕机。“他想起白天在解放碑,有个小女孩指着飞行器喊:“妈妈你看,那个铁鸟在走迷宫!“
最棘手的是老城区的屋顶起降点。在十八梯片区,吴浩踩着百年历史的青石板,看着施工队将轻量化起降平台吊上四合院的坡屋顶。林薇蹲在屋檐下,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每根椽子的承重,额角的汗珠滴在手机屏幕上,正在计算的力学公式泛起涟漪:“给老房子戴顶'安全帽'——支架要用记忆合金,地震时能自己弹回来。“
当第一架载着游客的飞行器掠过长江索道时,吴浩听见对讲机里传来游客的惊呼。林薇站在南岸的起降点,举起手机拍摄,飞行器的航灯在江面上拉出金色的尾迹,与索道的缆车灯光交织成网。她的朋友圈更新了条动态,配文是山城方言:“勒回儿,天上的星星真的会跑!“配图里,飞行器正穿过千厮门大桥的桥洞,像颗穿过指环的流星。
西安的深秋,吴浩站在兵马俑博物馆的穹顶下,看着飞行器在黄土高原的沟壑间画出直线。李工抱着一摞文件跑来,政策文本的边角还带着安西的雪渍:“空管中心说,秦岭的军事管制区和民航航线有重迭,得重新划走廊。“远处,林薇正与西部战区的参谋们围在沙盘前,用不同颜色的图钉标记禁飞区,她的风衣口袋里露出张纸条,是灵湖大爷的孙子画的飞行器,上面写着:“叔叔阿姨,带我去看秦岭的金丝猴。“
市政府的协调会开了三天,吴浩记得林薇在会议间隙画的漫画:左边是穿着古代铠甲的兵马俑,右边是戴着安全帽的工程师,中间用飞行器的航线连起来,配字“从青铜到石墨烯“。